刘丽琴
大连渤海文谷高级中学 116033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将关注转向学生的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对高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原则,优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中采用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提升教材的教育性、科学性、心理性及现实性,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材逐渐发生了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教师应处理好核心素养培养与教材的关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考试不应只考察学生平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数学教学是对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的简单训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利用顽强的毅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独立地思考数学问题,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为此,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比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更为重要。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数学教材教育性,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教材编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科育人的真正意义,即应体现教材的“教育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不同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也变得频繁,极大的影响了高中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个性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1)从数学教学的内容出发,在高中数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以课程标准为教课依据,对数学基本素养进行基本解读,结合数学教材结构,给出了与教材各章节和单元相对应的基本素养培养目标。如在教学人教B版《集合》一章时,教师可以按照集合的意义及表示为:“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的顺序,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解决、理解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育人目标”,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多在教材中给出有关“集合”的具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联系数学新旧知识,达到“分区”的目标,不断完善教材体系,从教材的教育性角度出发,实现数学教材的先进性;(2) 明确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协调日常教学与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关系,落实“教书育人”核心。在编写数学教材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科的特殊性,还原数学的精髓,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如在编写人教B版《空间几何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认真选择学生所感兴趣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数学学习材料,构建学生参与的学习情境,如“在生活中寻找几何体”等,依次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数学教材科学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高中阶段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部分。高中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教材的科学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写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突出科学性。
例如,在教授《平面向量》一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分布。首先要学习向量的概念和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然后是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数量积,最后是向量的实际应用。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科学性。运用这种编排方法,可以建立学习内容的系统联系,使之更加连贯,避免知识链断裂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整理、理解和吸收。另外,在教材中运用代表性事例,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减少学生解决问题时常性错误的发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类比及分析等方式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和拓展,及通过学习教材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落实核心素养,迎合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数学教材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学生面对面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因此,核心素养的实施不仅要体现教材的科学性,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实施方案,教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满足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心理诉求呢?首先,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教师通过给学生一个与以往测试结果不同的例子,在教人教B版“等比数列”课上,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一张纸可以连续折叠。它能比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厚多少倍?学生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百万次”、“一千万次”甚至“转弯次数”。原来,只需要51次就可以做到。这是不可想象的,它会导致学生的长期经验和既定的现实之间的严重冲突,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渴望了解问题的原因,为本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把教材的科学性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数学教材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知识的逻辑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习内容,适应教材的改革和发展,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增强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数学应用是数学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实现基本素养,《高中数学手册》的编写必须注重现实生活,在保留经典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同时还应增加一些与当下紧密联系的社会生活内容,以提高书的真实性,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
例如说,在学习人教B版《三角函数》的相关数学知识时,可以将三角函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对当前物理领域也很有用处,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再比如说“概率”,在学习数学知识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购彩票,幸运大转盘等问题来设计实例或练习,这样题目更加有代表性,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促进积极作用。
总结
高中数学教材的创新完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对课本进行细致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核心体系,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数学教材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当作一个特色来开设,进行重点培养。在培养核心素养这方面,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改变以往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不科学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提高,保障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伟. 关于对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 文理导航, 2019(32):18-18.
[2]程忠. 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分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7):0144-0144.
[3]杜玉秀.高中数学教村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