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如何“拥抱”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郭大鹏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对历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郭大鹏
        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  河北省  唐山市开平区 063021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对历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教师在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本文主要从“合理设计历史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创设历史问题教学情景,培养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着力核心素养”以及“定位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立足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师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由国家教育部所制定有关于核心素养的文件已经面世,这说明有关核心素养的主体内容已经基本确定,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为自身的教育使命。而在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历史切入点,才可以将核心素养与历史内容进行更好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可以充分展现出历史内容的本质。因此,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快速的形成。
        一、合理设计历史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实施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从历史教学目标出发。因此,教师就必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基础。首先,教师在设计历史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其与历史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做好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定位。其次,教师在明确了历史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及历史基础水平,以此来进一步确定历史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循序过程,应该不断地渗透,学生才能得到相应的历史成长。
        比如,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捏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闻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通过这样分析教学目标,并且设计课堂教学,一方面,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動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创设历史问题教学情景,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历史问题情景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就是创设比较巧妙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学习感受,在这样的历史情景之中,学生本身的历史求知欲就会得到提升,相应的,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也就会得到提升;第二就是诱导学生展开历史思考,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从中得到很好地激发,这样也就可以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当历史教学所创设的历史问题情景能够达到以上两个方面,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更加快速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本身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历史情景的创设基础,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历史学习活动,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往往很容易在自学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囫囵吞枣的现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程度也就不够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历史知识模糊处设计历史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比如,在学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设计历史问题情景: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晶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晶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历史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并且学习到他们身上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组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着力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历史学科知识或社会生活中寻求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师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辩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很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快速形成。教师应当努力寻求适合开展合作探究的时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在完成历史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培养。历史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教师应该设计和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升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就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共同探究本节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为各个小组设计探究的目标:根据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当部分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其继续探究:分析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通过这些内容的探究,让学生可以完整的体会到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定位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立足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历史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历史知识结构的构架,更注重以知识为载体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由内转化为优秀的品格,在外体现为崇高的行为。历史这门学科所要求的人民情感经历体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于家国的情怀。家国情怀是我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重要构成因素,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精神。历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融的学习和体验过程,家国情怀的获得、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
        比如,在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弦高救国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间题?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商人和商业,商业起源很早,而且商人具有什么情怀?”通过该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其次,教师就可以将接下来的重点转移到本节内容的情感方面上:在分析古代商业在政府重农拘商政策的压制下,仍不断发展,散发活力,体会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分析的史学解读思维。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系统且长久的一个连续性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讲究自身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第一步,根据实际的历史内容,找出其中所涉及到的核心素养内容,将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同时,更需要注重注重学生本身的历史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受到更好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快速形成更加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陈琳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23-24.
        [2]吴秋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