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班级建设,激发教育活力——以班主任经验谈班级教育活力的创造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周思思
[导读] “教育的活力”常被用来评价某个教育组织或者系统的整体面貌,使教育充满生
        周思思
        浙江省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摘要
         “教育的活力”常被用来评价某个教育组织或者系统的整体面貌,使教育充满生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目标。学校中的每个班级是最基础教育的单位中。本文通过叙议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经验,从对体育美育的强化、公平制度的建立和自育文化的营造三方面,来浅谈如何创造班级活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教育活力 班级建设 体育 美育 班级制度 自育文化
 
 
正文
        “活力”一词在字典中的释义为“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那么何谓“教育的活力”呢?结合当下的教育语境,我们不妨简单地作这样的理解: “教育的活力”指教育组织在一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运行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这样的一种生命力并非天生,而是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且会随着诸多因素变化,其中人为的因素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的活力本身具有适应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教育的活力”常常作为评价词,被用来描述某一教育组织或者系 统整体健康状况。评价某个班级的教育、学校、区域的教育是否良好,我们一般会以是否有教 育活力以及活力程度为标准。一个健康的教育组织,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活力。教育活力是 判断一个教育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表征,就如同人的活力是人体生命健康状况的一个表征一样。一个有活力的教育系统或学校组织一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对内外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且能做出 及时合理反应,并且面对未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班级是每个学校里最基本的教育单位。作为管理者、引导者的班主任,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班级建设,激发班级的活力,帮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唤醒学习成长的的内驱力,从而使得整个班级抑或是班中的个人,不至于变成一支按部就班的队伍或一枚需经历藤鞭才能转动的陀螺,而是成为一棵栉风沐雨、茁壮成长的大树。所以,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创造班级活力是一门值得深究的艺术。
一、强化体育美育,塑造活力体魄
        一个班级中四十来个孩子,若只知埋头读书,钻研刷题的技巧,即便有再好的成绩,其班级的氛围必定也是死气沉沉的。孩子们若是被繁重的课业任务拖垮了健康,甚至衍生出一些心理问题来,则连最基本的生命的活力都奄奄一息,何谈教育的活力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更是教育之本。尤其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体质下降,视力减退,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身处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们,更要重视自己班中学生的体育和美育,使学生有良好的体质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学业,面对生活。在体育方面,为了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我常常和学生一起在傍晚小跑两圈。班级中常备有毽子、跳绳、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拿了便跑到教学楼下的空地上进行锻炼。女孩子们一般不喜欢激烈运动,我便鼓励她们每晚睡前在宿舍里做十五分钟瑜伽。学生们有时迟到或者作业不交等违反了班级纪律,便用跑步、做平板支撑等体育锻炼方式作为处罚措施。请同学们统一下载健身 app,周末是一起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运动记录。通过种种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下来。
        艺术能治愈人的心灵,唱歌和画画是最简单的美育方式。为了丰富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 我又尝试了一系列活动。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发了一个书本收纳盒,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在收纳盒上涂涂画画,于是举办了一个“收纳盒美化大赛”;买来草莓、番茄等各种草果的苗株和多肉植物等,让学生们种在班级外的走廊上,日常培育,在一苗一果的成长中放松心情,感受生命的美好。我将一台单反放在教室中,每个宿舍每周轮流保管,并记录下日常学习中的有趣画面。让学生们自己创作班歌,每周班会课上进行演唱。在教室里准备一个蓝牙麦克风,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或者班会课时间举行一个小型的班级 KTV 活动。每个月给该月生日的孩子举办一个生日派对,同学们互送祝福卡片和小礼物……让寄宿在学校里的孩子们享受美,享受生活,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动。
 
二、建立公平制度,维护活力环境
        教育活力和教育公平是分不开的。要保持班级的活力,必须要保证班级集体制度的公平。学生如果在班级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那么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又何谈活力的创造呢? 所以,为集体建立公平公正的集体制度,是为学生释放自我设立的保障,是维护集体活力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在设立班规维护集体秩序上格外用心。
        班规通常由班主任一手制定,如此做法有好有坏。好处在于,班主任手掌大权且熟知学生的一日常规,可以准确无误地用权力的金箍棒画出一个无可逃遁的结界;坏处也明显,在落实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认为这都是老师和学校要求我做的事,而没有自下而上的动力。为了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民主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来,激活班级制度的活力,我在班规的制定上做了这样的尝试——索性让学生自己来制定。先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和纪律委员组成立法委员会,根据学校发的学生手册,草拟一个方案。我要求草拟的方案要面面俱到,奖惩并举,能解决实际问题,操作性强,具体条例在 15 条以内。然后,每个小组组内推选出一位“立规代表”,组成“民意委员会”,对草案进行再修改。拟定班规初稿后,在班内试行一周。一周之后,大家对个别条例仍然有有异议,马上召开班会进行集体讨论。模仿“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每个人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小组的“立规代表”,“立规代表”进行组内讨论后将意见反馈给立法委员会,最终修改形成定稿。接下来的一步尤为关键——将 15 条班规分发至人手一张,要求学生在班规下写“我自愿遵守高一 11 班班级公约,并依照此公约为自己的言行承担一切奖惩后果”,最后落款签字。

签了每个同学名字的班规便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手册”,而是凝结了民主的智慧、被赋予了契约精神的一纸文书。参与了整个班规制定过程的学生,更加能明确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而每个人的签字承诺,也是班规在实行时更加顺利,由被动转为主动,自然也就保证了了班级运转的活力。
学生在讨论中制定公约,彼此协作,培养其民主意识和班级管理的能力,集体制定出来并有自己签字立盟,这样的班规无疑更有约束力。制定公约是一个互助的过程,而践行公约则是一个自我约束的自育过程。于是班规不再是高悬于学生脖子上的利刃,而成了他们自我驱动的引擎。
三、营造自育文化,激发活力内驱
        在班级建设中,激发教育的活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即学生在班级中自主自育   的动力。学生一个个都活灵活现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那么班级自然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所以,为他们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情境,营造集体的自育文化,以此激活每个孩子自主学习生长的内驱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魏书生在自己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到:“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是他作为班主任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在魏书生教育模式下有许多细致入微的班级活动,比如一分钟日记、一分钟班歌,比如要求每日写道德日记,比如写座右铭牌    这些其实都围绕自主自育的思想核心展开。一个班级成立之初,班主任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分配相应的班级任务,给予学生春风化雨的教导和手把手的帮助,使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这是老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学生给老师适当的反馈,指出班级教育实践中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修正改进,促进班级的建设,这便是以生为本,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班级活力的展现。学生们每日写日志、制作理想铭牌,是让学生认识并反省自己,树立目标,自我激励:这是个人的自育。在班级各项任务分配时,要让每个人主动选择负责班中相应的任务,彼此督促;在文化课学习上,每个科目的尖子生在自习课上为大家解答难题;这是整个班集体的自育。所以,以营造自育文化,激活学生内驱为目的,再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本学习的班主任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生每日速记、小导师讲堂、每人认领班级任务并竞争上岗、共同培育绿植美化教室、集体设计班歌班服、师生齐跑锻炼等等。这些活动从智育到德育再到美育,均有涉及。而无论哪个活动,在创设时都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班级的活力。其中以每日速记和小导师讲堂两项活动效果最为卓著,在此详叙。
        在每日速记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手账,每日晚自习第二节课下课后由小组长统一发放,学生利用每晚最后 5 分钟来总结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列出第二天的计划。总结和计划,各控制在三条以内。最后一节课结束后,小组长收齐放回班级的书柜上。作为班主任, 必定要认真批阅学生的手账,一则引起学生重视,二则把握住这个和学生每天一对一交流的小机会。
        第一次收上来查阅时,大多数学生都在手账里写到了每日功课的完成度,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也有不少在本子里向我反映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我都一一解答。渐渐地,学生越来越愿意在手账上进行倾诉,开始在本子上画起了可爱的插画,也在上面写了一些自我激励的话语,并且有很多同学越写越多。期中考后的日记,很多同学写了满满 3 张,从期中考试暴露的问题到下半学期的解决方案,面面俱到。另外,这一学期,班中出现两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也是在一本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并得到了及时的干预。
        学生在每日的三分钟日记中逐渐学会了自我认知与反思:他们整理自己一日的言行,分析自己出现的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并且制定计划来约束和实现自我。而这本子也出乎意料地成为了我与每个学生之间私密树洞,他们在日记上写给我的建议或是吐露心事,而我对他们的反馈,或虚心纳谏,或提供指导,或给以勉励。一本简单的手账,成为学生自省自助的明镜,也架起了师生平等互助的彩虹。
        另一个取得明显成果的活动是“小导师讲堂”。 针对全班性的弱势科目,择优选出 5 个学科小导师,比如我们班的弱势科目是数学和化学,那么,以自我推荐结合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 5 个班中数学和化学成绩最好并且善于讲题的学生成为“小导师课堂”。小课堂安排在每天晚自习前的 20 分钟,5 个小导师各轮一天,每次讲 2-3 题。题目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根据组内意见选出。
        临近期末考的某次班会课上,我质疑“小导师讲堂”可能会影响占用每个人自习的时间, 询问大家是否要撤销。结果大家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不要撤销!进行到底!可见几乎每人都在这个小小的学习活动中有所获益。“小导师讲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时间的效率,也能保证每日解决 2 道左右的难题或错题,长期积累,对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无论是讲题的孩子还是听课的孩子都能从中受益。而从班级文化的角度来看,“导师小课堂”自然能促进班中的学习氛围,使得班级变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的有爱集体。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了。
 
 
四、结语
        当然,再多的文化内涵,再多的班级活动,再多的小点子,都是花样的形式,形式能够助力班级活力的创造,但若没有认真用心的实践,难以保证最终的教育。叶圣陶说:“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事件的,我自己一定时间; 凡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要创造班级的教育活力,班主任自己首先得是一个活力满满的人,一个活力满满的教育者。每一道题的讲解,每一页日记的批阅,每一条班规的制定,都要用心参与,真诚地与孩子们合作。班主任,作为他们前行的引导者和成长的守护者, 身体力行,倾注下包容和细心,使得孩子们沐浴在春风中茁壮而成,愉悦生长,创造活力的教育,培育活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什么是教育活力[J].上海教育科研,2021(03):1.
        [2]陶行知.如果我当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1993.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第八高级中学     周思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