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创设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左 醒
[导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应该是每位教师,至少是美术教师必须时刻谨记的宗旨
        左  醒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     528311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应该是每位教师,至少是美术教师必须时刻谨记的宗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计正确的体验方式,探索有意义的课堂情境创设环节,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学生当中,倾听、交流、合作、共同进步,让师生互动不再是一句空话,高中美术课堂才会更加生动而富有成效。
        关键词:美术课堂   学生   主体   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
        上星期的高一美术鉴赏模块课中,我上了一节题为《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示范课,事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等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课前也通知学生们做了预习。因此,课堂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并不乏亮点。但从课后的录像分析中我还是意识到,一些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故反思教学,望以此为鉴。
        一、合理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课堂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知识点虽不多,但很多概念都晦涩难懂,难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清楚。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这一分支目标上,重点讲述美术家的生平及艺术风格,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出发,去深层次的了解美术家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美术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出发,进一步认识作品,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要达到此目标并不容易,寻找适当的突破口最为关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用手机的照相功能为同事拍照时忽然大脑里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何不将我所教班级的学生们抓拍下来,在真实自然的众生相里寻找最独特、最自我的表情。果然,截图配上背景音乐逐步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大家首先是惊呆了,几秒钟后便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不是XX吗?”,“呵呵,这是我呀!怎么会有这种表情?”,“啊?原来上课走神被放大会这么糗的!”,“哈哈!”……笑声、惊诧声顿时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教室,效果显而易见。但光有热闹却看不出门道是不行的,所以,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内容,从《拉斯科岩画》当中感受原始社会中的艺术先驱们给后人留下的视觉震撼。美术家的社会地位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改变的,但要学生们回到当初的那个蛮荒年代寻找感觉显然不现实,现如今的高中生都是“与时俱进”的新新人类,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之中,在此时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而《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又为每位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供了绝佳的教育平台。因此,我们教师更应该利用美术欣赏课这样一个教学纽带,来打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之门。而通过学生自己影像的展示恰到好处的拉近了青少年与美术课本的关系。


        二、从图像识读到创意实践,在轻松自在的美育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拿本课内容里的美术家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自画像来说,怎样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呈现美术家的自画像,图片?讲述?书本?我想现在的媒介方式这么多,带有节奏感的动画可能是更好的展现方式。于是在介绍伦勃朗和梵高的自画像时,我都使用了超链接的动画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体现了《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之一“图像识读”能力的情境创设。
        美术家可以通过自画像的方式表达自我意识,抒发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和想法。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抒发情怀呢?当然可以。但怎样表达?也像美术家一样?用专业的绘画方式、技法来表现?显然不现实,并且美术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枯燥和沉闷。那大家就来点简单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接触过漫画,简笔画也早在孩童时期就在美术课上训练过,所以操作起来应该会便捷很多,而且也深受学生的喜欢。投影展示——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总结讲评,一个环节下来,同学们在一阵欢笑声中纷纷举起自己手中的“力作”展示在大家眼前,我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听课的老师也被他们的作品感染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被自己的作品震撼了一回!皆大欢喜。
        三、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计正确的体验
        新课改中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美育人,引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参与美术学习,但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自己做的非常不够。美术教学本来就是一项不宜沉重,主张轻松的教学活动。如果只有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和思维方式,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可能落到实处,一定不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难以忘却的印象,更不用说激励学生向上,鼓舞学生奋发图强,追逐理想了。
        新形势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已经不是狭隘的美术课程概念,而是树立一种大美术的方向,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将美术课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格兰特.威金斯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就明确提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计正确的体验”,任何一节美术课都像一部电影,作为导演的教师要想让学生演的出色,体验的更深刻,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视角和观点,当今的青少年都是在信息时代下逐步成长的群体,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创设环节,融入学生当中,倾听、交流、合作、共同进步,让师生互动不再是一句空话,高中美术课堂才会更加生动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美)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美)杰伊.麦克泰格(Jay Mc Tighe)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