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媛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本文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卫生与保育》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探讨,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双创”理念融入教学目标,“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前卫生与保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学前卫生与保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及膳食管理、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知识。受限于教材、实训条件等情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理论记不牢,实践做不来”的问题。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常态化有效合作,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对接托育机构的具体保育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从“两破”入手:一是打破原有课程“便于教师教学”的学科章节体系,转变为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工作环节为主线,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二是破“静”为“动”,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增加保育工作的技能操作内容,从重保轻育转变为保育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系。
图1 《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新旧对比
每个项目既包含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例如,项目三——进餐环节的卫生与保育工作,根据幼儿进餐保育工作流程依序分为:餐前知识,进餐前、中、后的卫生与保育,最后是对整个进餐保育工作的统筹和管理,形成“理论知识→进餐各环节操作→整体膳食管理”的内容递升。
二、立足学生长期发展,以培养目标引领教学模式转变。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在职业教育中掀起“双创”浪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重点放在建设双创融合的示范课程。基于《学前卫生与保育》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一条主线,两项结合”——“一条主线”即以幼儿教师保教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训练为主线;“两项结合”即与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一是紧密结合幼教机构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要求,二是紧密契合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1+X幼儿照护”职业资格等考试要求。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中心,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融入“双创”理念,优化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首先,将能力目标拓展为:一是培养学生符合幼儿教师岗位需要的保教职业技能,满足专业岗位要求;二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竞争需要的能力,满足就业和创业的双需求。针对课程内容,开发出相应的创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其次,将素质目标定位在树立科学的教师观、教育观的基础上,增加认同幼儿教师岗位工作价值和创新意识,善于从实践中挖掘保教工作新资源,实现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
基于我国现行幼儿园教学班级实行“两教一保”的教师配置,强调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学前卫生与保育》教学模式参照“协同学习”模式,即是以利用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小组(学习共同体)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性活动为主,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学习模式。课程中的每个工作项目,根据幼儿园保育的工作流程,以岗位工作清单(工单)为起点,遵循六步教学与学习过程开展教学。同时引进幼儿园或托育机构教师,形成幼儿园教师引技能,学校教师引理论,达到“双师引路”相辅相成的目的。
以《进餐的物品和环境准备》为例,教师按六步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按六步学习模式进行学习活动,通过“二做二评”,形成“知理论、会操作、精细节、升素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同一保育工作任务反复操作,以行业标准以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级标准对照评价,实现从“会操作”向“精操作”的标准对接。
图2 《进餐的物品和环境准备》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分解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由平时考核(60%)和期末考核(40%)两部分组成,侧重过程性评价,采取多元量化和质性的过程性考核,其中多元量化评价即: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包括自我评价、学习共同体评价和教师评价;二是评价要素多维,维度包括模拟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资源开发等。质性评价则是采用幼儿园教师的评价形成。期末考核则是由期末的实际操作题进行,科任教师提供若干实操题,学生随机选取其中之一进行现场操作展示,由老师进行评分。
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模式更新调整的措施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并能够操作中及时发现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保教工作的创新元素,升华职业情感。同时也发现:在教学实施中段,学生因熟悉教学和学习模式,出现满意度和教学质量综合评分略有下降的情况。随后到幼儿园实地技能训练,相应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综合评分的上升的趋势。由此印证,在工作岗位实景化、真实化对学生学习的激发作用,但也启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不能单纯地将幼儿园实地训练集中安排在课程实施后段,而是适当地安排在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时段。
参考文献
【1】管钰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以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9(12)
【2】梁春娟.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教学改革探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8(9)
【3】张伟.以项目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在幼儿保育与保健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88)
【4】李法春,王晓湘,廖中文.协同学习: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之路[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作者简介:石媛(1989—),女,广西上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