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河发展,坚定理想信念—疏解非首都功能下三河市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刘梦月
[导读] 2020年12月7日,《北京日报》发布中共中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刘梦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
        2020年12月7日,《北京日报》发布中共中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习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同时也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牛鼻子”。笔者以家乡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为例,作为环京最具区域优势,与通州实现“四统一”规划的三河市,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本论文对三河市在教育、医疗卫生、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四个领域的发展进行研究,剖析三河市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三河市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议
一、疏解非首都功能下三河市的发展现状
1.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教育转移
        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三河市在教育协同方面,多地积极协调配合,成果丰硕。2017年制定《通州武清廊坊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章程》,2019年《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出台,2020年10月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提出。
        (1)职业教育。2019年10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的建校挂牌仪式在三河市的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将有利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三河市延伸布局,并缩小两地教育发展水平差距。除此之外,三河市职教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开展合作共建。
        (2)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三河市第四小学与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开展合作的信息。合作之所以得以开展,得益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学校共同体手拉手协作小组”平台的设立。
2.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医疗卫生转移
        三河市卫生部门乘势而为,积极作为,抓住医疗资源转移的东风,坚持系统发展、医疗现行的总体安排,与首都知名医院进行深度合作。
        (1)医院合作。三河市的医疗机构分别与北京20多家医院开展合作,开展了17个科室的共建项目,北京专家来三河坐诊363人。
        (2)“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结算。医保异地结算开通后,去外地就医,在本地开转诊证明即可,就医时不需要自己垫付医疗费,即可报销。流程化繁为简,避免了往返周折。
        (3)居民养老服务协同。河北燕郊就是首批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的三个试点之一。三河市环境静谧悠然,交通便利,可使用北京医保、便利的医疗条件吸引着很多“京籍”老人,养护中心内设有老年大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深入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问题。
3.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产业转移
        (1)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据统计,三河市在连续两年的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共签约项目29个,投资额约211亿元。

三河市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相继出台9项政策,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促进创新。三河市相继出台了22项加快鼓励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拥有各类科研机构81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达到110家、1303家,2018年-2020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31.8%和31.9%。
4.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基础设施转移
        (1)道路交通。推进骨干路网融合。积极对接北京市增加跨境公交班次,不断优化城乡公交布局,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市域内站点增设至5个,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
        (2)城市运行保障。三河市将在污水处理、供热、环卫方面进行保障。
二、疏解非首都功能下三河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定位与选择不够明确
        三河市已成为央企、京企外溢的首选地和副中心彼岸总部经济聚集地。产业定位、选择是京津冀协同过程中颇为敏感的问题,三河市秉持互惠、互补、共赢的理念,为京津冀协同过程中的产业布局树立了标杆,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但是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三河市承接的产业类型众多,产业定位与选择还不够明确。
2.注重互补,忽略同向
        三河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抓住了以下时期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增长速度,积极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着力推进了11项重点工程。其中交通方面的合作,使三河市与北京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效缓解北京市五环、六环的交通压力。但是三河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同向的发展较为缺乏。
3.缺乏集中化发展
        三河市的居民认为幸福感没有提升的原因是三河市的发展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三河市各具特色的三河市市民。例如表现在这些方面:三河市居民在医疗方面仍然进京看病、进京购买产品等。
三、针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下三河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找准定位,当好协同发展新角色
        坚持协调发展,就要用好唯物辩证法,学会“弹钢琴”,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这“三大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在产业疏解非首都功能下的三河市应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把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河北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三大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加快建设繁荣宜居现代化京东新城。
2.统筹兼顾,打造协同发展新高地
        习近平的协调发展理念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河市应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与首都同向发力,建设相关工程。完善北京的核心功能:2014年2月,习近平考察北京时曾对北京的核心功能明确定位: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3.集中发展,注重提升市民幸福感
        真正提升三河市居民幸福感,让居民在三河市就能做到看病放心、上学放心、工作放心、想买就有。承接非首都功能时,注重集中承接,承接后持续创新发展,仅仅停留在承接和依附阶段的发展是不具持续性的发展。将一个领域发展到可以让市民放心的阶段,市民才能不用跑到北京看病、上学、上班,幸福感才能切实提高,吸引更多有潜力的人才和产业留在三河,流入三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