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廖建唇
[导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廖建唇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邮编514700,
        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 年3 月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关键词:在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
        前言:作为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方式,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代学生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更要强化对校外劳动的要求。
        一、劳动教育的定义
        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人类劳动的历史也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依靠劳动生存,到阶级社会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原则的实施,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活动三者结合起来,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而把劳动融入社会实践中,是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劳动教育在未来将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素质教育缺失等现状。劳动教育也是研学旅行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中劳动教育所占份额将进一步增大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内容大致分为知识扩展、技能培训、综合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被包括在综合能力提升中。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阐明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明确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要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统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在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
        1.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方案设计。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方案设计,应以学生年龄特征及研学基地的自然、文化特色等为基础确立劳动任务,以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为设计要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互动研讨、实践归纳,建构适合自己生活、生存的知识技能,并应用于自身发展。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在研学前,教师要根据研学主题进行精心辅导,学生以团队形式沟通、协调,在一次次的研磨、讨论中明晰研学劳动任务。学生组建团队,在可行的选题、有劳动价值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主题,开展组内与组间交流,在听取老师、同学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小组主题,继而梳理劳动任务、分头查找资料、开展预备知识分享,为劳动体验做好知识技能储备。研学方案设计是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关键部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学生在把握劳动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方案设计,将自己的经验、能力和他人的经验、能力有机结合,使研学旅行转化为积极的劳动探究和积累的过程。研学结果的有效性和劳动体验的可行性两方面进行考虑、设计方案,列出相应的劳动任务清单与分工,为开启劳动之门打下扎实的基础。


        2.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实践。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强调做中学,将研和劳结合,在劳动任务的驱动下探索、体验、创新,使知识与劳动相互印证,实现知行合一。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同时,关注学生亲历多样化的劳动方式。教师要结合劳动任务强化对学生劳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内所学的基础上开展劳动实践操作,获得真实劳动体验,使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完成劳动知识的内化,获取终身受益的劳动经验技能。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在探索研学地域的习俗、文化的同时,可以在劳动知识、技能习得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各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劳动成果”, “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这是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学生在返校后搜索资料、思考设计并制作,并在创新大赛中获奖。
        3.关注过程与结果: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因此,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围绕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等目标,关注学生在研学中的劳动任务解决过程与结果,采用研学劳动手册、研学劳动星级、研学劳动奖章等形式,开辟评价新路径。其一,研学劳动手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本,记录小组劳动中的主要资料,包括劳动图片、劳动建议、劳动意见、劳动日记、劳动奖励等。评价手册既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小档案,又是星级评价的依据。其二,研学劳动星级评价。以表单为主要形式,每人一张,包括研学中的劳动任务、劳动参与、劳动合作、劳动成果等内容,以自评、互评和他评为主要手段。星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劳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据此总结取得的进步,找到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其三,研学劳动奖章评价。在劳动手册和星级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为手册记录详实、资料整理丰富、星级评价优秀的学生颁发劳动奖章。获得劳动奖章的学生即可成为学校的日新少年,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4.研学旅行对接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主题设计是关键。因此,要围绕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维度设计主题,进而通过对主题各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在学生个体间、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让学生在参与研学劳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的劳动观念。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需要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劳动实践。学生在方案指引下,主动参与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习得劳动观察、劳动数据搜集、劳动设计、劳动操作等技能,在亲历劳动过程中实现多维劳动素养培养。
开展研学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结合研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劳动知识、技能来解决,并在科学探究、创新创造过程中体认劳动价值,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劳动教育,拓宽了劳动教育渠道,深化了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习,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光海.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应把握的四个关键[N].浙江教育报,2020-05-13 (3).
        [2]何蕊.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劳动价值观[J].中国德育,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