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项目式学习,让实践学习真实发生——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张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王冰冰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课程建设中极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开展综合性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冰冰
        福建省石狮市湖滨街道办事处长福小学,3627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课程建设中极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开展综合性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有效推进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式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设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一、概念界定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项目式学习在美国被中小学普遍采用,锻炼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动手能力、计划以及执行项目的能力。项目式学习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也逐渐深入我国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理念基础
        支持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极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建极主义学习理论为例,最早提出建级主义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依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个人能力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极”高于外界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极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极的形式而获得。建极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极”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可见,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情景和学习真实发生。
        三、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主题明确
        一个项目需要有一个明确特定的主题,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实践探究,在活动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情境真实而具体
        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学生面对的是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活动结束后产生一个或一系列结论。
        (三)内容上体现综合性
        项目学习需要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任务,在某些项目中还需要用到多门学科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且强调协作
        项目学习往往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学习书本知识,考察、调研等多种途径来完成,同时过程中强调同伴之间、与教师或其他人之间的合作与努力。
        (五)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
        项目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且支持学生使用各种数字化的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


        四、实施策略
        (一)情境设计
        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小学综合实践课题“陀螺与小学生”为例,制作精美、表演精彩、动感效果强的陀螺表演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玩陀螺,特别是小陀螺。小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玩陀螺?这是一个非常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教师可以使用合理的情境引入探究课题,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各种陀螺表演片段给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些陀螺吗?”“除了这些,你们还喜欢那些类型的陀螺或者陀螺表演呢?为什么?”这个例子主要是针对问题情境,除了问题情境,主要的情景还有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看见别人在玩陀螺的情境,或者自己玩陀螺的情景,活动情境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陀螺、表演陀螺的场景。
        (二)交流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讲究实践性、活动性和交流性,交流与学习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始至终无处不在,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交流和学习能力,增大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力度,增加学生沟通和学习的效果。下面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为例进行阐述,教师可以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该孝敬、感恩父母”引入课题,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教导学生父母养育子女不是应该的,学生不应该将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
        1.项目任务设计
        设计项目任务阶段主要由师生课堂交流来完成。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买的、做的?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师: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恩他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如黄香温席,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艰辛,让学生对大人进行采访、发调查问卷等,让学生课后查询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或者歌曲,在课上朗诵诗或者唱歌,这些活动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还可以提前设计一些课外活动环节,比如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聆听敬老院老人的故事,并写出活动总结。
        2.分工合作学习
        在制定活动方案后,学生分工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一些小组去图书馆查资料,另一些小组上网查资料,剩余的小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访。采访小组的工作主要是到各处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课题,可以在家中,也可以去医院、街头,访问父母和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录制视频,在班级上回放。
        3.学习技能培养
        进行该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合理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速度和能力,通过图书馆中书籍的分区和编号快速查找相关书籍,在书籍目录中快速寻找需要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上网能力、查询能力、沟通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采访时,需要和采访者进行有效沟通,让采访者感到舒适的同时,提取有效信息。
        4.学习成果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内和课外活动组成,当所有环节完成后,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学习成果评估课堂,各组学生将所查资料,比如故事、诗歌、其他文章等以文字形式或音频形式进行展示,在班级上进行小故事分享、诗歌朗诵、大合唱等。
        5.汇报结果
        当《感恩父母》实践活动完成后,同样是在最后一节总结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写出活动总结与心得,进行班级交流。例如,师:同学们,在完成这次活动后,有哪些感想?生: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之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个懂得感恩父母的好孩子。结束活动。
        综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和实践性,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迎合该课程的特点,项目式学习强调“教”与“学”的实践性结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合理应用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曾永强.基于STEAM的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42-143.
        [2]邱丹.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STSE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