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思想的根源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蒙善丞 辅导老师:刘卓琳
[导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可以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仁人志士一直追求的目标,但“统一”的实现是绕不开一个概念的
        蒙善丞  辅导老师:刘卓琳
        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二十三班  河南濮阳 45700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可以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仁人志士一直追求的目标,但“统一”的实现是绕不开一个概念的,那就是思想要统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因为思想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实现统一乃至进一步稳定统一的目标。
        比如说,秦朝为达到稳固统一的目标,采取了许多的政策,其中有一点莫过于统一思想的政策。
        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建议,一切史记,除了秦记,一切有关于百家的思想作品和其它文献,除了由博士官保管的,除了医药卜巫、种树之书,其它的都应当交给政府,之后焚烧,如果还有其它人想求学的话,则应“以吏为师”,这个建议在公元前213年被批准实施。这个建议,实际上是法学思想的应用。韩非子就说过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道,以吏为师。
        这么做,好像是对的,但又好像是错的。
        对在那里?在短暂时期内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其错在那里?法家思想指导下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可见,要拥有正确的大一统思想并不容易,但历史永远都在向前发展,时间不会因思想的错误而停止运转。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灭亡的教训,采取了“黄老之学“,作为大一统思想,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在当时是正确的,因为”黄老之学“确实恢复了国力,百姓休养生息,政府轻徭薄赋,社会安定,经济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之下,地方的势力却日益增长,汉景帝之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七国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是它反映出国家的指导思想已经出现了问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边患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汉初所采取的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地方实力不断加强,这时黄老之学已无法满足统治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了,这时,董仲舒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之上,经过对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派思想的吸收、融合,带着他的新儒学出现了。那么新儒学,“新”在那里?
        首先,宣扬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这恰巧是当时统治者所亟需的,用思想的大一统来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其次,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则是迎合统治者需求,什么需求?那就是为君权披上神圣的合法的外衣了,中国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就是靠天吃饭,再加上“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实施,所以“天”在农耕社会的地位是首位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这样一来就使大臣更加服从于君主,也淡化了老百姓的反抗意识,加强了君主专制,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实现了一举两得,虽然“天人感应”带有封建迷信之色彩,但它在肯定君权的基础之上也给君权做了一个笼子,主张君主应该施行“仁政”,既承认君权,又限制君权。
        不得不说,这是董仲舒的大本事。
        至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得以发生了动摇。我有几位来自英国的朋友,他们有时在和我说到历史问题时,他们都认为儒学是宗教,我说不是的,儒学是一种厚重的中华文明,不是宗教,这是我们封建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宗教并不搭边的。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发现宗教对儒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地位出现危机。隋朝时期,三教并立,唐朝三教合归儒。

在对佛教、道教吸收的基础之上,理学便应时代而生,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看似扼杀了人的过分的、贪婪的自然欲求,但它也起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了人的“责任感”,强调培养人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这个思想到今天依然有利于社会发展 ,如今我们的党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激励着父辈们不断前进,激励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也激励着我们的后代去建设美丽祖国。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陆王心学”则注重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所主张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是完全不同的。
        有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是多元化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无论是宋明理学,还是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他们在本质上都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没有形成突破。其中宋明理学到了后期也逐渐僵化,成为统治阶级压迫百姓的工具。
        儒家思想,占据了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的主流地位,2000多年的历史,没有把它磨灭,这是因为儒家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叫做“与时俱进”,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代代学者的创新、探索,成就儒学新思想,更成就了中国新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依然可以见到儒家思想的身影。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和谐”,和谐的社会风气,是国泰民安的表现,我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有良好的风气,这与儒家“君子之道”相关。
        中华文明为何不灭?中国的版图为何辽阔无边?我觉得就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做个君子,就是要做个有骨气,有思想的中国人。对此,儒家思想,功不可没,这也是中华民族成为历史上具有坚毅民族性格的原因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任务和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我们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我们的党一定可以去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下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一统思想,一定会让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从来没有如此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无愧革命老前辈的梦想。
        周总理曾经说,开国大典,我们的飞机不多,那我们飞两遍。
        刘华清司令说,中国搞不出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习近平主席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吹响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伟大进军的号召,照耀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大一统思想,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真人前仆后继,寻找真理,救国救民,很可能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徘徊,正是他们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之火,才是我们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
        这种精神洗礼,永远不会白费。这种大一统思想,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正处于民族崛起的关键历程,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坚守和完成自己的担当,我们仍需要向先辈们学习,像他们一样义无反顾,英勇奋斗。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有了破土的希望,祖国的统一大业,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之下,一定可以完成。
        青春之路充满希望,逐梦征程任重而道远,我们青年应永葆奋斗的朝气,创新的锐气,担当的勇气。我们要握紧时代的接力棒,在接下来的奋斗中,一棒接一棒跑下去,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用现在的大一统思想书写忠诚,实现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