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青
福建省莆田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作为妈祖文化发源地的福建莆田,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早已融入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初步探究在弘扬妈祖精神、创建校园文化、创新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妈祖精神的元素融入校本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时代工匠”。
【关键字】妈祖文化 学前教育 中职课程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省莆田市,妈祖的“焚屋引航”、“化木护舟”……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而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早已悄然融入了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正“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校园中的莘莘学子……
学前教育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能适应幼教事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种儿童教育场所工作的专门人才”是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初步探究在弘扬妈祖精神、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如何让妈祖精神的元素融入校本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时代工匠”。
一、妈祖精神融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常言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可见,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好奇、好问、好模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小朋友们模仿的榜样。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学前教育的综合质量!然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因此在妈祖文化滋染下,立足本专业特点,构建适合的校本课程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弘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更是响应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二、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结构内容陈旧
当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陈旧,不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地调整和更替,特别是缺乏本土文化元素,在倡导振兴民族文化的今天,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要,更不利于现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将“妈祖”精神这一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纳入学前专业教育体系,可以创新性地使学生掌握多种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同时也改变传统枯燥的教育培养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成良性教育循环,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不统一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繁复,既涉及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也包括专业技能,如,“说”、“唱”、“弹”、“跳”、“画”等。因此课程应用标准亦难统一。这样就出现了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教育实践岗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统一教育教学标准,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在突出地区教学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教育实施标准,使学前教育专业能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相融合,这样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组织形式单一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求幼儿教师要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开展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也应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的兴趣教育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兴趣教育的基本特性,为将来更好地组织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做好铺垫。然而在实际的课程组织中,仍然延用“一根粉笔走天下”的单一模式,在互联网日益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的今天,也仅仅只是增加PPT课件的播放而已。长此以往,定然不利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
三、妈祖精神融入校本课程的基本策略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当掌握《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这“三学”之外,还应当学习“说、唱、弹、跳、画”等五项基本技能。那么该如何依托妈祖文化,立足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来构建符合本专业学情的校本课程呢?
(一)说:讲好妈祖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
“祷雨济民”、“恳请治病”、“化草救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向世人讲述了妈祖作为一普通的民间女子,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以博大的胸怀、全心全意救渔民、救商船于海难……其不图名利,以善积德,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正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美德!把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融入学前教育的口语课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讲好妈祖故事、习得口语表达技能的同时也淘涤了学生的心灵,让以“立德、行善、大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不知不觉地在每个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二)唱与弹:颂咏妈祖精神——培养学生的弹唱技能
为了纪念妈祖、弘扬妈祖文化,每年在湄洲祖庙都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咏天妃庙马援铜鼓》、《送宋诚甫太监礼天妃》……由这些颂咏妈祖的古诗词改编、配以具有戏曲“活化石”著称的莆仙戏曲调,并用莆仙戏特有的乐器加以弹奏、吟唱……所有这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非遗”融入学前教育的视唱和弹奏课程,既让学生获得“唱”和“弹”的技能,也领略了中华民族瑰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
(三)跳:领悟妈祖文化中的舞蹈元素——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所进行的大型祭祀活动,“摆棕轿”、“游灯笼”等,尤其是以“帆髻”、“兴化舞蹈”为特色的舞蹈表演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信徒的目光。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老师们经过多方的学习与研讨,把“大爱无疆·妈祖精神”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经过一番的引用与借鉴,她们编排了“妈祖福泽”、“妈祖韵”、“爱在妈祖故里”、“妈祖健身操”等作品,以这些作品为内容,以舞蹈为媒介,在校运动会、迎新晚会等活动中表演展示,既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得到推陈出新,也让学生在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舞蹈技能,同时还丰富了校园文化。
(四)画:撷取妈祖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妈祖,其大爱之行受到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如今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头戴凤冠、身披霞帔,手托玉如意,慈目远眺的形象。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早已覆盖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Q版妈祖形象、妈祖动漫、妈祖卡通……琳琅满目!在学前教育专业“画”这一技能性课程中,既有美术的内容,也涵盖了手工。因此,组织学生设计并绘画现代视野中的妈祖形象;把民间妈祖祭祀贡品元素融入手工课堂。让流畅的线条、趣味性的形象、富有创意的手工制作充盈学生的课堂内容,既撷取了本土风俗,也让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瑰丽,从而锻炼并提升美术技能。
在党中央致力于“一路一带”宏伟蓝图的今天,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把妈祖文化融入校园、进驻课堂既是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需要,也是我校专业人才培养、德育工作开展,及为社会输送“工匠”型人才之所需。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学》 陈幸军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第二版
2、《妈祖》 百度百科
3、《妈祖文献资料》 蒋维錟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4、《学前教育专科课程设置的思考》曾强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百度文库
注:2019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弘扬妈祖文化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建设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B20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