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我做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高再峰
[导读]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关
        高再峰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关。目前,中学作文课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怎样医治和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痼疾?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
        1.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与不少语文教师谈起“作文课教学目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感到愕然。大家的回答是:高考怎么出题,我们就怎么教。于是练习考题成了作文教学的一切。
        2.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每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限定时间,规定题目,评判分数,排列名次……,考试变成了一切,考试取代了一切。写作本是一门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并在高度心理自由和相当兴趣化的境况下循序渐进,综和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如此以“考”代“练”,违背认识规律,收效甚微。
        3.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应试教育”把作文教学中的猜题押宝现象推上极致。有教师把近几年来全国各省份高考的几十个作文题目分门别类梳理成现成的所谓“规律程序”,然后教给学生哪类题目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逐一训练后让学生熟背熟记,以应考试。甚至断言:作文命题具有循环式的规律性,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如此高论,如此引导,作文教学怎能不误入歧途?
        4.“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可以说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其表现是教师手懒,而学生则如磨道里的驴听吆喝,毫无主动可言,更无创造可说。教师把题目像贴膏药一样给学生向黑板上一贴,万事大吉,至于学生写孬写好,就是另一回事了。学生呢,“要说作文难也不难,不抄就编,三下五除二就玩儿完”。   
        5.以迎和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情,由心而发;文,感事而作。真正的好文章是在“忘我”的情势下创作出来的。但是我们的教师却教给学生要投人所好,或者说是投阅卷老师所好,也不管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与阅卷人是否一致,如此教学,怎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也就是主演们如何动作。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它知识的掌握。其它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个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它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会了么?会了。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那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中学作文课教学改革应该怎样入手呢?
        1.观察感悟,积累素材。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观察思考,写作才有可能提高。好些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就是对社会、对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学校,每天都有可写的人和事。再说,人生都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些情感也都是可用的素材。为此,教师要做好引领者,激发学生感悟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内容如:抗震救灾的场面与故事,感动中国的典型事迹等。也可利用可前几分钟让学生讲故事或向大家推荐好文章。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的眼睛和内心动起来,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从而积累大量素材。
        2. 坚持多练,养成习惯。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通过第一步,学生对生活有了感悟,就要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写下来,不一定写多长,但只要在此基础上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写作能力。至少,在看到或知道了一些事情后,会有写作的冲动和兴趣,学生愿意写,这比什么都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的反复不懈的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最为笨拙的限制主体创造力的做法。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工作。
        以上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我和几位同事正在做一个课题,我们把它称为“自主反刍式作文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老师给出的范围内自主命题,随时写作,完成作文后自我评价,再请两位学友修改点评,然后交与老师让老师给出点评。学生对这种训练形式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我想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