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谈颖妍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逻辑性的工具,实际应用期间学生可结合思维导图的图示、逻辑、关键词展开探讨和思考
        谈颖妍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第二小学  531509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逻辑性的工具,实际应用期间学生可结合思维导图的图示、逻辑、关键词展开探讨和思考,在理解思考中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思维、语言组织、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在梳理字词、好词好句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框架。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年级;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引言: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写作要点的理解,故需要教师设立科学的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框架模型。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扩充思维导图狂阿基,要求学生在指定的位置填写中填写重点词汇,可帮助学生在归纳理解、探究认知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运用价值
        1.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可梳理高年级语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字词句的表达方式,同时在网络框架中理清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及含义。因此,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思路、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在指定的环境中学会反思,掌握本章节课文的主题思想及影响。另外,教师可利用主题元素凸显段落内容的中的概念,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结方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记忆知识点,并以线条、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达,有利于不断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习惯[1]。
        2. 有利于梳理文章思路
        高年级阶段语文课文的篇幅较长,复杂句式较多,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指导学生逐渐意识到人物、动物、景物的特点,在勾勒文章重点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解释,可帮助学生在自行理解文章重点、难点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便于学生在针对性阅读后形成阅读习惯,掌握文章重点及难点。
        3. 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
        思维导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故需要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以便在创新思维、完善探索中形成问题分析的意识,组织语言逻辑表述文章重点。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头脑风暴中掌握文章的理解技巧,进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二、渗透思维导图制作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在具体案例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思维意识形态,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使用视频的形式说明思维导图的绘画、构建技巧,以便让学生根据树状图的逻辑进行扩充,掌握与图像相关的线条及其分支内容[2]。
        例如人教版《匆匆》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细节,即拥有关键图、线条、词条等信息,而不同的线条及词条表示中需进行必要的区分。在制作就同时,教师也应当结要求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进行标记,连接思维导图的各个区域、各个层级。针对此,学生对本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在思维导图中进行了以下标记:他绘制了“我做了什么?”“日子溜走的方式”“不知道给多少日子”“修辞手法”“朱自清及代表作品”以及“日子”几个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正是本科所讲述的重点。

在“日子溜走的方式”一模块,学生又将其分为了太阳有脚和我两个部分,在文章中重点讲解了关于“我”的所作所为。比如“洗手”动作时,我看到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又比如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总之,通过让学生自行建立思维导图,使用文章中的话语进行阐述,可逐渐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当总结本课的难点及重点,让学生意识到“时光一去不复返”思想在文章的体现,掌握日子稍纵即逝的特点。 同时,教师应当重点讲解文章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排比、反问的形式进行造句,以此凸显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情绪。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中线条的使用方式及表现方式,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掌握如何展现出美观的线条框架,以此开发出学生的想象思维意识,理清关键词、关键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思维导图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教育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侧重创设优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图文内容的过程中明白本课的知识脉络,完善、创新思维导图框架[3]。因此,教师可实现罗列关于课文的大体框架模型,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逐渐掌握与本课相关的情境资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探索、阅读积极性。
        例如人教版《少年闰土》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少年闰土捕猹时的情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时,教师可在PPT中展现本课的思维导图框架,要求学生利用视频、文字找到关联性的故事内容,以便让学生联想到与课文相关的画面。比如学生B在探讨鲁迅笔下闰土故事时,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写出了①看到刺猹;②雪地里捕鸟;③海边拾取扇贝等故事。此时,教师可提出关联性的探索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此时闰土的形象和中年时闰土形象的差别,在探索中学生发现了两个时期闰土形象的变化,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故教师可继续提出“是什么原因让闰土的变化这么大?”通过这一问题,学生自然进行了原文内容、情境的感知,想象到了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才让闰土的变化如此之大。最后,教师可对本课内容进行展现,完善课前所提出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发现自己探索期间的学习问题。
        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将小组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及故事线索,可让学生们在尝试创作、修改、巩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情感思想,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提出思维导图创作期间的注意事项,可避免学生在探索学习期间的困难,并要求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总结关于本课的故事及历史元素。在学生的探讨期间,应当从文章的开始、彩排、结束以及第一、二、三个高潮几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故事内容。 针对此,教师可播放南北方春节的差异,让学生在视频中记录关于北京春节的特征,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当完成初步的讨论后,学生应当总结这些关键的句子,在交互自己思维、意识的过程中总结出最优的内容,完成课程的体验与学习。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写作,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写出自己在过年时期所遇到的趣事,同时思考是否与课本中所提到的内容相关,采用关联性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言建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说明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指导学生在探索、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掌握并理清文章的故事线索,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及核心内容,有利于打造出高效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段天喜.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40-42.
        [2]吴启智. 小学高年级运用思维导图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华夏教师,2019(12):74.
        [3]连素云. 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