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香蓉
(中共开江县委党校 四川省 达州市 63625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但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和困境。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要求,结合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策略,旨在为相关基层干部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问题与对策
引言:
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围绕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有效整合。尽管乡村产业振兴已取得了明显发展成效,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振兴情况,结合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1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理念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出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度,也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近年来尽管我国城乡经济差距日益减少,但在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欠发达地区仍未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不但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其所处生态环境也较为脆弱,在经营方式和贫困程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弊端,这意味着以上种种因素直接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各地政府必须紧密围绕着“三农”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尽可能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欠发达地区中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真正意义上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文明富强的战略目标,使当地农民的幸福感得以有效提升,为全面脱贫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2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问题
2.1乡村资源了解不清
乡村产业的根基在于乡村建设中的欠发达地区,其发展也离不开乡村资源的支持。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地域广、资源丰富的特点,但大部分区县并未对当地海拔、地貌条件、土质特点、气候条件、降雨量,水文情况、动植物分布特点、历史背景、文化产业等多元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导致欠发达地区对当地现有资源的了解过于浅薄,从而无法制定科学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
2.2产业布局规划不明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充分发挥乡村的最大化价值及多种功能,使重点产业、产业发展要素得以有效整合,为社会资本投资奠定良好基础,节约农业成本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乡村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现有的产业规划布局尚未实现全域覆盖,导致部分地区缺乏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和指导,甚至是盲目发展乡村产业,使其脱离于乡村发展现状。部分乡村基层干部还盲目听信投资人提出的意见,甚至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惜随意更改产业规划布局。此外,部分地区过度追求特色产业的发展,造成供大于求、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的不利局面,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又缺乏发展动力,既未将已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又在供不应求的限制下面临着农业产业发展混乱的尴尬境地。
2.3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国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相对较少,经营规模也未达到预期设想目标。而造成市场主体发育不良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业产业原本就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抵抗能力弱的特点,无法有效吸引社会各界的注意力。第二,农村政策实施不合理,尤其体现在目标不明确、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无法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效稳定的配套政策支持。第三,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成本过高。第四,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缺乏规范的管理意识,过度依赖于政府颁布的扶持政策,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极容易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无法保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4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
部分欠发达地区在农产品生产、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角度来看仍存在发展不协调、优势不突出、知名度不高等弊端,尤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尽管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较为可观,但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思想指导,可供选择的农产品种类也较为稀少,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品牌质量。第二,部分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质量有保障,在市场中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也较为显著,但当地配备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也并未邀请专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致使农产品价值链无法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资源优势,在历史文化宣传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力度。
2.5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仍缺乏完整的配套产业链条,产业的融合度也相对较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欠发达地区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了解不足,不具备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发展优势的综合能力,使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有待提升,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无形中加剧了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
与此同时,部分农产品加工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既无法满足市场化发展需求,又无法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最重要的是,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现有的农业劳务服务企业缺乏规范性管理农民的能力,并且部分劳务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升。
2.6乡村发展受到限制
推动农产品货币化的根本举措在于拓展营销渠道,但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普遍面临着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产品滞销现象愈发严重,导致农民积压了大量库存农产品,我国社会公众也无法购买到当地优质的农产品,不但消费价格偏高,在农产品结构性供需上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农产品畅销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符,供需信息不对等,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生产者的话语权。第二,农民群体的年龄结构普遍偏高,其更倾向于传统营销方式,但传统营销方式又存在效率低、风险高、销售渠道复杂等弊端。
3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对策
3.1摸清乡村资源底子
欠发达地区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基于宏观角度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将当地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重新梳理资源结构的方式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可积极邀请农业专家、科研人员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在基层组织干部、农村代表的相互配合下深入挖掘当地气候条件、地貌地势、土壤成分、植物分布等自然资源,同时将主要产业、次要产业、特色产业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于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历史、风俗民情等人文资源以及乡村人口分布等人口资源进行全方位调查与研究,使欠发达地区基于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寻找到符合当地特色的高效化产业发展思路。
3.2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乡村产业振兴的前提是以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为指导,这意味着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严格按照区县、街镇、村组级规划落实相关工作,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引入全新的乡村产业发展领域,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范性指导,通过逐层规划的方式明确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任务、目标以及宏观框架,使当地人口和经济发展趋势得以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创新性地开辟园区发展模式,尽可能突破行政区规划造成的局限性,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主线,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以有效利用,全面打造农业生产区、农产品聚集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以及文化旅游服务区等。
3.3健全市场主体发育
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创新性发展与改革,这也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举措,真正意义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升级与转型。首先,各地政府应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激励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其次,街镇、村组还应按照我国颁布的政策法规将土地、供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土地流转、集约用地等政策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的最大化作用,确保乡村产业规划落到实处。最后,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和在外毕业生回乡创业,从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着手提供新业态振兴服务。
3.4突出特色产业优势
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层面的基础,而科技创新又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这就需要欠发达地区积极引入新型技术手段,为乡村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首先,结合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建造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特色农业文化园区、农业科技展览区,鼓励相关高校、科研院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共同解决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实质性问题,有效改善农产品品质,大力研发各种新型农产品。其次,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组建专门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队伍,要求其深入生产车间和农民群体,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3.5增强产业融合力度
在乡村产业振兴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研发全新的融合发展模式,使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得以有效延伸,将主要农业和其他关联农业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新业态,而农产品特色显著的区域则可以开辟分拣包装、物流配送等业态服务,有效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工业化发展。其次,深入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尽可能迎合市场消费需求,围绕着由资源衍生出的业态和产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突出强调新业态与新产品的最大化价值。
3.6推进乡村创新发展
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时,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为区域性农产品提供良好的营销渠道,将线下批发市场与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的线上营销平台进行有效整合,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全方位展示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农产品价格、新产品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内容,以此为供需双方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此外,街道或片区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合作社,通过联合销售产品的方式拓展销售规模和渠道,尽可能为农民群体赋予一定的话语权。
结语:
欠发达地区受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展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不但无法有效拉动当地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还无法有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目标。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新型技术手段,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国外处理“三农”问题时的经验,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龙建平.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8(11):89-92.
[2]臧玉多,王成周.脱贫攻坚背景下大别山欠发达地区绿色振兴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24-25.
[3]王宏洋,赵海峰.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1):230-232.
[4]李洪斌,舒晓惠.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7):158-159.
[5]陈新. 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6]王伯承.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20,14(17):119-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