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高考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贾丽
[导读] 对于刚步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其对于高中学习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有些忐忑
        贾丽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41)
        摘要:对于刚步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其对于高中学习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有些忐忑,在此种情绪的驱使下,在面对知识结构和内容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从本学科内容出发,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本文将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在新高考内容的指引下,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新高考;策略
        引言:为使学生更快的适应高中生活,教师要深度剖析新高考考纲内容,在明确考试重难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活动,连通课内和课外学习场景,从教材内容出发研究可缓解学生陌生感的方法,提升对高中理论内容的感知程度,保证教学效果。面对学生迷茫的问题,教师要从情感角度着手,鼓励学生深入到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形成完备的科学素养。
        一、教材内容衔接方面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阶段设置的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更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运算范围局限于实数,整体呈现出概念过于狭义的特点,缺少全年的概括,一些理论直接给出最终的结果,并未细化定理证明的步骤,因此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程度稍浅。而高中教材以初中知识为基础,向外扩展的范围较广,更为注重探究定理的来源,知识内容更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以上差异,教师应当从兴趣激发和连贯性的角度展开讨论,学生兴趣提升自然愿意深入研究数学问题,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入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教学新方法,引导学生勤思考,与其他学生共同研究数学问题,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1]。为保证衔接效果,在课前导入环节,引入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课程开始前提升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具,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感性认知程度,拓宽知识面,刺激产生理论结构构建的欲望,翻译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数学语言,保证个人能力的稳步提升效果。
        例如,在讲解有关集合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找到生活中可归为同一大类的物质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界限的作用效果,为渗透无限的概念,教师可结合学生们给出的具体例子,将范围扩大,询问学生:“将范围扩大能否确定符合分类特点物象的具体个数?”,学生回答:“有无数个”,无数个与无限间存在同样的内涵。为保证后续的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基于初中知识内容,通过研究才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处理知识过程中所应用的方式方法,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在此基础上,设置证明题目:,深化初中知识内容,逐渐贴近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工作[2]。
        二、学习方法和思维衔接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停留在浅层,教师在初中主要采用课外针对性指导和课内大量做题的形式,将其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反复训练,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为进入高中后,知识点较为细碎,缺少成块的时间训练某一知识点,并且教师并不能及时监督学生,无法获取到学生处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因此为缓解学生进入高中的畏惧情绪,要立足于多方面的思维和能力训练内容,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为思维拓展提供空间。为扩展学习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入多种数学思维和方法,结合五大能力形成要求,根据不同数学题目,拓展解决办法,运用换元、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方法,实现问题处理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有关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电子画板准确绘制出函数曲线,并渗透转化思维,结合具体题目,达到夯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以求解为例,在讲解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我研究的时间,观察题目可以发现可转化为求函数的取值范围,教师在几何画板中准确展示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位于Y轴下方的函数对均可以满足题中的限定条件,此时此题转化为求解函数的根的问题,利用因式分解的办法将函数分解为,这两个实数根为或-3,结合函数图像可以看出,函数开口向上,满足条件的x的取值范围是
        三、学习能力与模式衔接方面
        初中阶段为夯实基础教师更注重讲解基础知识,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性不强,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并在课程开始前开展预习活动,从中看出自己的不足,有重点的听讲[3]。为形成符合新高考要求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要提升对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视程度,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讨论,发表个人看法,提升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方向,利用启发的方式,指引正确的思考层面,同时在学生面临思维困顿的环节,鼓励其跳出固有思想,从数学本质出发,找到思考中的错误,结合其他学生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核定原有办法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向和运用的方式不唯一,教师要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等问题,训练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数学理论框架和模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深度剖析新课标内容,找准新高考定位,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细化教材、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缩短学生适应高中生活的时间,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给出直观的数学图像,提升感性认识程度,切实完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冯志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唐小淋.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3]赵彩青.初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