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杰
黑龙江省桦南县土龙山镇中心校 154453
摘要:数学学科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重要,小学生在认知、思维、智力等能力上又尚未发育完善,学习这门具有很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作为教师我们便要运用各种有效途径与方法,树立开放意识,把由过去枯燥的“教”引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让学生们在想象、质疑、争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面对这些祖国的小花朵,就要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我们教师更要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创造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想法:
一、在活动中捕捉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智力活动与他的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于学习内容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化抽象为形象、具体,才能较精准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灵感。当老师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中,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贴近时,孩子们自觉接纳知识的兴趣度就高,学起来也事半功倍。为此,在备课时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模拟了到商超购物的一个小活动场景:
顾客一:这种饼干怎么卖?我要买0.5千克。
营业员:饼干每千克15.26元,请您付7.6元。
顾客二:童话书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
营业员:每本13.7元,打八折后每本售价10.96元,请付11元。
……
活动结束,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饼干该付7.63元,只要付7.6元,而一本书售价10.96元的却要付11元,这是咋回事呢?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学生赶紧计算,当结果出来时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了问题,学生只有自己发现,才会彻底相信而不再将信将疑,形成创新的灵感。
二、在置疑中多向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钥匙。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课堂,在课堂上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和提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利。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我展示出图书、彩笔、书包等学习物品及其价格,问道:“如果家长给我们80元钱去买学习用具,我们能够买到些什么呢?”“我可以买一个喜欢的新书包”、“图书和彩笔!”我继续提问:“那这80元钱只能用来买书包,能够买几个呢?”有几个反应快的孩子立即争抢着回答道:“4个!4个!”;“如果只用来买书能够买几本呢?”学生说道:“8本!”我表情疑惑的问:“你们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算出答案的呢?”有的学生回答道:“因为每个书包20元,4个20就是80;每本书10元,8本10就是80元!”这样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不但复习了乘法,更使他们明白了乘法与除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探索知识的路上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都是从灵机一动的置疑开始的。多怀疑,能激发学生潜力的暴发,是求得真知的动力,又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地去置疑,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高年级“圆的认识”时,学生在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以后,有个学生就提出:如果不用圆规我们是否也可以画成圆?求异思维初露,这是潜能发掘的一个最佳窗口期。我适机引导全班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通过激烈争讨和实际操作终于发现了用绳子、木棍等画圆的方法,可见学生爱问问题,善于怀疑,是可以把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之火点燃的,这种多层面的思维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想象中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想象是打开未知领域的一把金色的钥匙。让学生提出异样见解,然后再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方法去佐证,把想象变为现实,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认识圆以后,教师让学生用一根火柴,一个酒瓶盖内胶垫,制做一个简易的陀螺。学生在制做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圆心处插入火柴杆,陀螺才会转的又快又稳,而找圆心却是关键。就让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这个关键。在找圆心的过程中,学生们想出了多种办法,如折叠、测量、用圆规等。但为了不影旋转速度,测量是最佳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圆心特征的认识。
四、在争论中激发灵感和创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是表现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争论,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激活创新灵感。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引领学生以旧带新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去争论,怎样比较3/4和5/6的大小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争吵,看似浑乱,但这时每个学生都脑洞大开,把自己的想法毫不遮掩地表达出,并为自的想法极力争辩。这时学生对最后这个同学的意见产生了争论,于是让这个同学谈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角解:3/4=1-1/4,5:/6=1-1/6,噢!教室里出现了学生的惊叹声。从这几种比较的方法中、争论中求得了最佳。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又了解了其它的思路,教师鼓励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共同归纳总结,达成统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不能忽略,更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特别要树立开放意识,把教师“教”引向学生“学”,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与人文情景,建立相互之间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置身在一种敢想象、敢质疑学习氛围中,在通过情绪上感染、合作交流、竞争意识、角色转换等交往活动,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