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刘影
[导读] 小学班主任们工作繁杂,班级管理任务重,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这是一个难题
        刘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宝龙学校  518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们工作繁杂,班级管理任务重,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这是一个难题。在班级管理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来进行班级管理呢?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小组组建、小组归属感建立、小组分工、小组培训和小组评价。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
        目前小学班主任一般都由主科老师担任,班主任们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班级管理的任务,一方面要抓教学成绩,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繁杂,不好兼顾。如何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效率,这成了现在很多班主任面临的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如果能把小组合作有效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那么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能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有些老师也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来进行班级管理,匆匆给学生分了小组,然后设定了组长就认为这就是小组合作了,坐等班级自动化管理。结果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根本起不了作用。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呢?
        第一,小组的组建。小组的组建不是把学生随意划分,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从能力上来看要有高、中、低三个水平,从性格上来看要能够互补。这样划分不仅有利于组内成员的合作互助,而且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当小组合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一些小组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比如:小组成员之间闹矛盾,相互埋怨或者组内同学各自为营,没有把合作落实下去,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各小组进行调整并加强关于小组合作的培训。
        第二,小组归属感的建立。分了小组以后,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破冰”,尽管都是同学,但是分了小组就成为一个新的组织形式,所以还是要正式的介绍。

可以让一个同学用几个形容词介绍自己后,再让组员介绍他,在组内接龙介绍,这样可以快速地让孩子们拉近距离。第二个环节是给自己的小组取组名,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组名。参与了这个过程,小组成员就更加明确:我现在是某某小组的一员。这种归属感在后续的小组合作中也会逐渐得到强化。
        第三,小组分工。小组组建成功以后,班主任就要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来告知每个小组的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以4人小组为例,一个小组应该有一个组长,一般组长可以是由班主任自己认定,或者组员推荐。那么其他角色的设定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比如,你班上重点需要解决的是纪律,卫生,物品摆放的问题,那其他三位组员就分别是纪律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和物品摆放管理员。具体如何分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定,比如孩子很细心那就更适合做卫生管理员,孩子自律性比较强那就更适合做纪律管理员。可以给每个小组配一个小组合作日记本,让每个成员每天简要记录自己负责的工作的开展情况,一个是为了及时总结,另一个是为了强化每个孩子的角色意识。同时也能强化孩子们的小组归属感。
        第四,小组培训。分工完成后,就要给小组成员按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培训,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职责具体是什么,而且针对小学生的培训要特别细致。比如组长的职责是统筹管理小组大小事情,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开会,监督各小组成员的工作并及时提醒和总结。纪律管理员在课堂上要轻声提醒没有坐好的同学,课下要及时提醒违反纪律打闹的同学及时停止。
        第五,小组评价。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来管理班级,小组评价必不可少。要把小组成员的利益进行捆绑,并且进行正向的引导。
        让学生学生感觉到自己与小组成员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班主任要定期在班级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在班级设立评价表,评价表要细化,并且张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都能看到,班主任经常利用班会课对着评价表总结提醒,让孩子们重视小组评价,努力把自己负责的职务做好,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平等参与,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