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程娟
[导读] 美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程娟
        抚州市实验学校        江西省抚州市
         
         
        摘要:美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且受课本的限制,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资源,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美术
        一、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开展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要积极发挥出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活跃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如,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应的素描技巧后,可以让学生课下针对身边的人进行素描创作,然后在美术课堂上开展素描作品鉴赏活动,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合理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根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根据时下的热门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且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但其审美能力、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创作时,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教师可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创作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世界著名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魅力,活跃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创造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技巧,否则不仅会制约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出游活动综合展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出游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只有对学生足够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雕塑自己的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蒙娜丽莎》《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等优秀的肖像画作品,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从不同角度观察肖像绘画,切实感受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和内涵,学习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活跃创作思维,进而提高创作能力。另外,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如,在面具的设计制作教学中,教师可给出圆、三角形、曲线等图形,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分工合作,应用这些图形,通过自由发挥,共同画出面具。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引进竞争机制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热情。如,在现代工业设计欣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在家使用家用电器,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简单描绘自己使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的特点,进而加深对相关产品的认知。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引进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活动。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积极探索。
        五、强化个性引导,形成发散思维
        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不是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以致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呆板、缺乏灵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自主发挥,创作出更具特色的、充满个性的作品。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创作中体现个性与创造性思维。如,在中国民间美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课外知识,围绕中国民间美术主题积极构思、开展创作。不论学生的构思是否超出常规,教师都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必要时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更加顺利地完成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
        六、结合其他学科,为学生打好基础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在表现自然时,学生可以用文字表达,可以用音乐表达,也可以用绘画表达。教师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巩固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否则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拓展环境。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内容新颖,而是要求教师在正确认知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引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艺术源于生活,基于此,美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以此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进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结语
        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真理。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岸柳.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2):76.
        [2]刘兴存.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