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 王新
山东省莱州市夏邱镇中心小学 261400
摘要:面向“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目标,围绕版画元素展开,文章对如何发展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先后阐述了学生美术素养发展与版画校本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基于美术素养发展版画校本课程的方法。方法具体包括关注立意与创作、适当创设情境、教学联系生活、注重问题引领、强调分层与丰富五点,以供参阅。
关键词:版画;校本课程;美术素养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群众对艺术提出的更高追求,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因此成为了教师的新任务。同时,为丰富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开发校本课程理念被提出,发展版画校本课程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新选择,研究如何基于美术素养发展该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一、学生美术素养发展与版画校本课程的联系
美术素养,即学生图像识别、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审美判断等美术学科学习素质与素养,涉及基础作品鉴赏与自主创作不同方面。而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五代时期,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发展版画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学习并创作作品,可以让小学生在鉴赏教材作品并学习相关知识之外接触到更多艺术知识,有助于其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乃至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素质素养的发展,对其个人艺术成长大有裨益,通过能够促进传统版画艺术的继承。
二、基于美术素养发展版画校本课程的方法
(一)关注立意创作,规避单一知识学习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在简单的理论知识层面,还需要向创作方面进延伸、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发展版画校本课程时,教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免向学生讲解过多理论知识、积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立意和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1]。但是在此之前,为保证学生创作质量和立意的正确性,教师必须对版画基本特点及其美术创作所需技能进行讲解,增进同学们对其的基本了解,引导他们自主总结对应内容并形成理论体系。这样一来,在面对教师提出的自主立意和创作要求时,学生才可以轻松调动自身知识、运用所掌握技能进行创作,实现对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高效参与。
(二)适当创设情境,助力校本课程教学
情境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学生美术素养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同样可以促进版画校本课程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根据校本课程组织教学时,可以适当创设美术情境。例如在“纸版画”课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一些与“纸版画”相关的创作视频,尽量以动画为主,通过情境展示“用稍厚一点的纸张剪出或刻出形象的平面轮廓,后贴于另一基纸,形成凸版,上色拓印”等创作过程,让学生对其展开观察和模仿[2]。在该情境支持下,同学们对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具体,他们不再是在教师的口头指导下进行“凭空创作”,能够对“如何做”达成更细致的观察、形成更正确的认识,自然可以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同时发展自身创意实践、美术表现等素养。此外,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目光被动态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减少走神、溜号等行为,这同样对其美术素养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教学联系生活,轻松培养美术素养
想必对于“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美术教师们并不陌生。无论是教材中的基础美术知识,还是代代流传的著名版画,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其创作原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活,小学生往往更加熟悉,生活化的学习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培养其美术素养的教育目标更轻松地实现。因此,在构建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素养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设计生活化的课程活动[3]。这一“生活化”,既可以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也可以是内容和材料的生活化。例如在“吹塑纸版画”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与“吹塑纸版画”相关的资料,如民间手艺人创作的吹塑纸版画作品、能够用于创作吹塑纸版画的生活材料以及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创作的生活信息,如简单的花卉风景照片等。进而在课堂上,先用生活化、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应如何制作吹塑纸版画,再引导他们观察手艺人创作的生活作品、说一说其明显特点,最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此时,通过教师讲解和生活化观察、思考,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加之独立创作,其创意实践素养也可以提高到新的层次。
(四)注重问题引领,充分挖掘课程价值
再者,基于美术素养发展版画校本课程,教师还可以选择“问题导学”的方法。先在课堂上呈现课程相关知识、再结合具体作品以及想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如此,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他们能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对课程的生成性学习,其美术素养自然可以在生成性学习模式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思维品质也能在不断思考中得以增强[4]。例如在“木刻版画”课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木刻作品,并向其提出:“猜一猜木刻版画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它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引导他们对“木刻版画创作”展开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不同的作品,如吴凡的《蒲公英》和罗清桢的《逆水行舟》,提出问题:“观察并说一说这两幅版画存在哪些差异?它们带给了你哪些不同的美的感受?”,引导学生对木刻版画不同表现方式及情感表达能力展开思考。面对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美术思考,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于无形中加强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甚至可以融入发现不同作品的特殊文化价值,其文化理解、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等美术素养均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展示作品《鲁迅先生》,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关于“版画”的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主动挖掘课程内涵价值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和课程学习。
(五)强调分层指导,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版画的创作方法和难度存在极大差异,其安全性也有所不同。一些处于低年级、年龄较小的学生,通常尚不具备良好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极有可能在创作难度过大的作品时因操作不当而受伤,这与基础教育初衷相悖。因此教师在开发、组织校本课程时,还应注意对课程的分层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区分,一方面保证教学丰富性,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学习合理性和实践安全性[5]。例如,在低年级课程中、以较为简单的“纸版画”为主,在中年级课程中、以稍显复杂的“吹塑纸板”为主,在高年级课程中、以对操作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木刻版画”为主,适当添加“胶版画”等内容。如此,学生的学习不仅丰富、还更加符合其美术素养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其美术素养的发展必然更积极。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美术学习,进而促进其美术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在明确于此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校本课程,在关注学生立意创作的同时适当创设课程情境,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以问题引领教学,并且基于学生不同年龄层次需要丰富校本课程内容。以此充分发挥该校本课程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艾紫依.版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2]马丽亚.深耕版画特色课程 建设童心美印乐园——以苏州东沙湖学校版画教学实践为例[J].明日风尚,2020(0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