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强
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中学 810000
摘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学会学生如何学习。高中体育教师应当正确解读大纲,明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更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策略,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传递运动技能、驱动运动参与、长效运动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学会生存,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将其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被赋予了更为具体的内涵,表现为“在体育课堂上形成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需要的体育认知、体育技能、体育情感”。该理念对高中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组成。
那么如何在推进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呢?高中体育教师要协调多环节,让终身体育的种子撒在体育课堂每一角落。
一、强化理论教育,深化运动认知,激发运动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充满参与热情。高中体育教师就要借助理论课堂,补充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认知,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停留在运动表层,对其文化、发展、规则了解不到位,影响学生的兴趣发展,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发展。
为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强化理论教育,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可以融入体育文化进行讲解,带领学生穿梭时空,回顾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整个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更为具体的感受体育项目,了解体育项目。
第二,可以融入体育规则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不同规则,借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避免学生在参与运动训练时出现错误。
第三,可以融入体育明星进行讲解,借助榜样示范法下的明星效益,让学生看到相关运动员的精神,从而借助体育精神唤醒学生共鸣,实现运动兴趣激发。
二、课前自我锻炼,定期运动打卡,培养运动习惯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必须具备主动性,且必须形成运动习惯。大部分高中学生他们没有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自身的体育素养发展较差,身体素质较为薄弱。为此,高中体育教师要通过强制约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下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根据自身的体能素养,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进行运动打卡。在长期以往之下,学生自然能够形成对应的运动习惯。
如我要求我班学生进行“打卡记录”,每天要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填写运动项目以及运动时长。每周我会收集学生的打卡记录,了解学生的打卡情况,并且要求学生们有条件的要上传打卡视频,避免学生敷衍式运动。
再如我会根据本节课的体育运动训练,布置课前运动训练工作,指导学生们参与课前体育练习。在坚持作业布置之下,引导学生形成体育运动习惯。
三、课上趣味教学,深化运动体验,传递运动技能
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会体育,会运动。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根据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变化体育运动方法。
要深化学生的体育运动体验,在有效体育教学之中传递给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发展。
不同的体育训练内容重点不同,所适应的体育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在开展“篮球”训练时,其中涉及到运球、传球、头球都各种技巧,单纯地进行训练整个训练空间会变得十分枯燥。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开展该训练活动。让学生们进行“球类接力”游戏,每个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篮球技巧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同时实现学生运动技巧培养。
再如开展“速度跑”训练时,为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突破。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投入到速度跑训练中,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不断实现自我潜能突破,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速度跑技能。
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借助体育课堂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前提是深化学生的运动体验,切忌开展机械式训练,这样才符合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要求。
四、课堂全面评价,调动运动自信,驱动运动参与
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自信心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
第一,要变化体育课堂的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体育课堂评价之中,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育运动活动进行自我审视。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方便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做体育训练优化。
第二,要融合鼓励性评价教学模式。即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闪光处,如有的学生敢于突破,有的学生团结合作...夸奖学生有着强化与认可作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体育训练中实现自我优化。
第三,要从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做考评,关注学生体育终身意识发展,将评价的视角放在: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德、体育个性。
五、课后活动开展,提供运动舞台,长效运动发展
将体育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和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能够让学生长效参与体育运动,实现自我发展。高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导向作用,从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推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学生长效参与体育训练提供运动舞台。
可以借助早操、课间操等,开展对应的慢跑、健美操等活动,让学生每日完成基本的运动量。也可以在学校内组织开展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到不同晓组织中,实现集中性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定期在校园内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如篮球竞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让学生有足够的运动舞台进行运动锻炼与运动提升,实现长效运动发展。
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体育运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体育运动。高中体育教师就要以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导向,优化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让学生不仅具备运动兴趣,更能够有运动习惯、运动技能做支撑,在运动参与之中实现自身运动素养的长效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参考文献:
[1]陆令.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意识培养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8(18):39-39.
[2]陈胜松.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