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英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摘 要: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是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提高,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正好对职业学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实际,阐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启示,并对实施过程和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电子技术 实训课程 “双师型”
专业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在于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能真正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实用型人才。笔者从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多年,深感该课的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老师教的激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特别注重教育中的“做”的作用,强调了“做”是“教”与“学”的中心,“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这里的“做”是劳力和劳心的结合,是手脑的互动。教师通过“做”,可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生通过“做”,转变学习方法,在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同时培养自己的耐力和创造力,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成长为一名有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电子技术实训》这门课程,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专业理论性强,入门难,学习难度大,且枯燥乏味,对教师而言,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大,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启迪。
一方面,“教学做合一”既能让老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实训基地的硬件资源,“教”与“学”通过“做”同时进行,完成教师自身的技能培训,成长为一名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的“双师型”教师,又能充实课堂内容,有效地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教学做合一”能让学生摆脱“乏味”的专业理论课堂,学生边做、边学,不断训练、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动手技能的掌握之间互相转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
《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专业性强,但又是专业基础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原先传统的“教”与“学”现状是教师与社会技术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枯燥,从而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后,强调教学以“做”为中心,使学生在专业实训环节中较轻松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进而转化知识,从而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课程内容重新整合,对接岗位,突出能力主导的内容体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安排很重要。
教师不能局限于原先教材的框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层次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将知识由简到难进行课程内容的分解和整合,调整知识排序方式,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将知识分模块按项目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按“教学做合一”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积极设置教学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实践经验为主,以概念和原理性知识为辅,设置可操作性强、目的明确的训练项目,以利于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整个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做中教、做中学”,最终达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以《电子技术实训》这门课程为例,对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析,以电子行业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提炼出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对接岗位、突出能力主导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提供载体。
2、根据专业需求,开发校本活页式教材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电子技术实训》这门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求不同,教材也各异,但三个专业的教材共同点又有很多,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以不同的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精密结合,借助学校资源、社会企业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设立“能动手、易掌握、有创意”的教学目标,将可操作性的内容项目化后,编写一本适合三个专业能选择的活页式教材,然后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给教学内容做好加法和减法,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加强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师生注重互动
有了内容,有了教材,接下来就需要师生配合了。在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根据工作任务,“驱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积极投入任务的实施过程,同时适时地指导学生,适当地通过“做”加以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主要角色是实践的主体,学生通过“做”发现问题,通过“做”学到知识,通过“做”得到创新。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良好的“教”与“学”交流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的兴趣。
4、加强信息的反馈,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不断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训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监督专业实训课程教与学的过程,强化实训质量的监控力度,有利于提高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引导者,整个过程中教师做到三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复杂工艺及关键部位反复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实训课堂上各种不同的信息,并做到及时反馈,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行为动作、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而学生在“做”与“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按照任务要求,参与训练、学习,对照标准批评和自我批评。总之,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构建并不断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的。
总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学生是最终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指导总结经验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一项又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脚,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直到最终完成整个系列的项目任务,这种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助互动、生生互助互动,构成了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机整体。教师加强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学习,将“教学做合一”、“以人为本”等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提高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
[2]杨常唯.践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行知合一”教学模式探索[J].林区教学.2018,(9)
[3]刘仁礼.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8)
[4]刘翔.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