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初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寇建国
[导读] 低产茶园通常是指外观园貌差、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栽培时间较长,管理粗放的茶园
        寇建国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茶叶技术指导站   746000

        一、低产茶园特点
        低产茶园通常是指外观园貌差、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栽培时间较长,管理粗放的茶园。
        1.园地条件差茶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理化性质、团粒结构不良,园相园貌差。
        2.品种混杂,经济效益低茶树品种差、混杂,茶园断行缺株、单产低,茶叶品质差。
        3.树势衰老或未老先衰茶园树势衰老或虽然树龄不长,但因管理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出现植株低矮、枝条稀疏、绿叶层薄、形成对夹叶多等未老先衰现象。
        二、低产茶园改造
        (一)从园地、园貌和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
        1.改造园貌。使梯层水平、园貌清晰整理园地,园面略呈外高内低,园台面基本等高,梯埂高于园面15cm左右,园貌清晰。
        2.梯壁牢固。修补塌方茶园,牢固梯壁、梯坎、园坎提高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
        3.改纵沟纵路为横沟缓路,改造园地竹节沟和蓄水池设施。梯埂高于园面20cm左右,达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刷”。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水泥机耕路、之字形步行道及建设水利设施。
        (二)改良土壤
        深翻客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中水、气、肥等因子。
        1.深耕改土和客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水土流失、土层浅薄的园地,需客土加厚有效土层。客土和深耕改土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有效土层厚度,疏松土层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调节土壤pH值到适宜范围,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茶树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雨后及时浅耕松土利于园地保水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在秋冬茶采制结束后(10—12月份),结合冬季封园在距根颈25cm以外的茶树行间结合施基肥深耕25~35cm,深耕时尽量把底土翻到表层,使其自然风化,并对部分粗老侧根切断更新,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2.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H值。茶园土壤肥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积累与消耗失调,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作肥源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办法,有机肥营养全面、有机质丰富,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成土壤腐殖质,对园地有机质含量低的,结合深翻客土,施一定量的茶叶专用肥或有机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磷肥,是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pH值的有效措施。
        (三)树冠改造
        对茶树地上部已经衰老或结构不好的部分进行改造,提高其生理机能,重新培养良好的枝干和树冠,恢复生机,提高产量和品质。
        1.改造技术。一是树体培养,应根据不同树势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科学留养,一是先留后剪。对离地面只有15~30cm,没有明显骨干枝,大量形成对夹叶的茶树,采取先封园留养,后修剪培养树冠的方法。留养春茶夏茶1~2季。春梢留养后在离原树冠面10cm高度剪平,夏梢在春梢切口上再提高10cm剪平。


        二是整冠修剪。对树冠矮小,采摘层次高低不平,但又有一定产量的茶树,采取保留其采摘面最宽的层次,高于此层次的枝条一律剪除和剪平。修剪宜在春茶采摘后10左右内进行。
        三是深修剪。用于经多年采摘和轻剪后,茶树树冠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弱枝、结节枝,育芽能力减退,新梢生长势减弱,产量有下降趋势时所采用的一种修剪方法,一般以剪去树冠面绿叶层10~15cm的枝叶为宜,目的在于产生新的枝条形成生产枝层,培养新的树冠。
        四是重修剪。树势趋向衰老或未老先衰,主干枝退化呈灰白色的茶树,一般在离地约30cm处修剪,为幼年茶树第二次修剪高度。可在剪后1年,用篱剪或修剪机,在重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0~15cm修剪。修剪作业宜在立春前后或春茶采摘后10左右进行。
        五是台刈。只用在树势严重衰老时,离地5~10cm进行台刈,次年春天结束后可在原剪口上提高15~20cm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三年春茶后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台刈最佳时间在5-6月进行,一般春茶结束后为宜。
        2.合理留养树冠科学留养树冠,合理的树冠结构和茶树高度,不但是良好园貌园相、高产优质的体现,也是生态环境优化的体现。
        3.科学施肥。修剪后应根据不同树势采取科学留养,增施有机肥作底肥,速效肥作追肥,促进分枝和新梢生长,迅速提高树冠高度,树高常年保持在60cm以上。俗话说,“要把茶采好,水肥土管理少不了”。只有水肥充足、土壤理化性状好,茶树根系发育良好,树冠旺盛,才能促进新梢健壮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升经济效益。
        (四)优化茶园生态环境
        在茶园山顶、茶园中的空缺地、道路、沟渠两旁种植树木,或在园中种植带状防护林或隔离带,梯壁留草或种草,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种植绿肥,完善水利和道路设施,达到全面实施树、草、肥、水、路以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等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形成配位合理,梯层整齐的生态茶园。
        1.做好梯岸梯壁留草
        为优化茶园小气候,改善茶树根系生长发育的 ,对茶园梯壁上的杂草改除草为割草,保留原有的绿草,在裸露、光秃的茶园梯埂梯壁种植爬地兰、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护坡绿草。
        2.茶园周边植被丰富
        生物多样化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也能为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创造条件。对茶园立地条件恶劣,又品种混杂、低产的茶园坚决退茶还林,遵循“山顶育林、山腰种茶”的原则,对改植换种或台刈更新的茶园进行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道路边种植行道树,尽可能建立多层次、多种组合的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其技术效应是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也可保护天敌。
        3.构造自然生态结构模式
        模拟原有的自然生态结构为模式,加强树木种植,优化茶园生态。山头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种树,提高园地绿化率,改变物种单一模式。形成梯层整齐、园貌清晰、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模式。
        4.茶、林、草等物种多样化
        对茶园的生态进行优化充实,种植树木,做好梯壁留草、套种绿肥,形成茶、林、草、虫等物种多样化生态群落。同时结合有机茶管理技术,全面推行有机茶的生产管理模式,控制茶叶农残,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逐步完善其他建设内容。通过改造,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带动激发周边茶农、企业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