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 邮编:401445
摘要: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存在诸多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差异就在于高中地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生活的地理环境,对区域进行认知,有效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有利于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区域认知素养;方法和策略
引言
区域认知素养是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将自己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空间-区域”的观念用于实际地理环境识别和分析的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联性。在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尤其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
1.融合生活资源,加深地理和生活的关联
虽然高中生未曾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角度考量自身的生存环境,但是学生却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土壤差异、空气差异等,此类差异化的区域自然特征是直观具体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有效的迁移出来提供良好的帮助,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对区域地理的认识,从实际生活角度分析认识差异化地区的各种差异化特征。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增强对生活资源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作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支撑,促使学生的感性思维逐渐转化为理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推进其深度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章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从自己成长的区域地理环境着手,分析所处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对自己所处区域的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分别从温度、生物、土壤和空气等多角度着手。在具备相应的基础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后,则可以继续为学生展现三峡大坝的实际建设案例,以便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以及实际学习经验,分析探讨修建三峡大坝对于周边生态环境、水文环境以及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上述多种环境要素所存在的内在关联。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摆脱当前的区域界线的限制,从多元化角度着手分析对长江下游造成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更为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
2.贯彻实践应用,加深理论和实际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模式被有效地打破,理实结合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崭新趋势,实践应用板块内容被囊括在课程结构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行之有效地贴合此种潮流,通过地理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满足学生探究意识的成长需要,促进其深远发展。在区域认识素养培养的进程中,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更为有效地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征,同时学生也难以有效地应用自己所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实践应用思维能力的成长来讲,是有弊无利的。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贯彻落实地理实践,以此来丰富充实学生的认知储备,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发展规律和特色。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工业的区位的选择”课程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有效地鼓励学生群体,引导其应用自己的周末时间,调差自己的生活区域当中的各个工业区的趣味选择,同时从多元化工业类型和区位特征角度着手,分析不同的工业区在区位选择的时候考量的核心因素。为行之有效地保障学生群体的安全,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团队实践,以便于可以互相启发,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等待地理实践工作结束以后,每个团队都需要针对性地编写本团队的发现和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含对不同成员的职责分工、调查的前期规划以及最终的调查总结等多项内容。结合实践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效地认识工业区位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
3.应用信息技术,加深传统和趣味的融合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具体,其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而这和信息技术存在的优势密不可分。例如,通过信息技术联网的基础优势,教师可以整合多区域的自然环境知识,并且此种整合方式并不会被简单地局限在图片、文字和视频角度,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师呈现出更为直观具体的环境资料,同时方便学生验证自己对于区域地理知识的认识是否和实际情况相互贴合。这样便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高度,促使学生获得更为深远有效的发展和成长。
4.重视问题设计,促进求知和思维的共进
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所学习知识进行问题设计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便于推进学生的深度成长,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此举将会极为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形成需要。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章节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先行考察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地貌情况,观察地貌的背斜和向斜等特征,并针对性地思考此类地貌融是如何出现的。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应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黄山、华山和喜马拉雅山等景观,而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此种带问题进行学习的方法可以极为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去认识特征,比较差异,评价发展和解决区域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思考,尝试促进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拉近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现状,解释不同的现象,而后利用自己的地理技能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观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们的思考深度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露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刘殊颖.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读天下(综合), 2020,000(005):P.1-1.
[3]刘丹.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9.
[4]汤建琴.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 000(038):137-138.
[5]黄冰林.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