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效链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刘丽萍
[导读] 语文学习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去感知、体验、享受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在诗意化生活、内涵化生活中获得认知提升
        刘丽萍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发耳小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17
        摘要:语文学习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去感知、体验、享受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在诗意化生活、内涵化生活中获得认知提升。可以说,生活本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更与语文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而且,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方可真正达到拓宽学生视域、丰富学生认知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以生活化思想、理念、定位为引领,为学生自主品味、感知、体验生活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关联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学习。并通过对生活现象、事件、素材的观察与了解、判别与探究,不断强化认知能力。使建立在生活化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更具感染力、生命力,以开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有效链接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其从全新站位出发,深度诠释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多实践研究也证明,离开了生活的语文,必将失去其生机与活力,语文的价值与意义也难以实现。然而,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以致当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依然与生活相去甚远。不论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还是教学素材的应用导向,都以教材为载体,且仅仅局限于课堂范畴,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阻碍与束缚。久而久之,面对单一、枯燥、乏味的认知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也难以保证。而实现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有效链接,则可以为生活化教学实施提供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以“生活”为载体与引领,来强化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生活化教学措施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整合。在生活与语文之间架设互通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体味、感知生活的机会。以通过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有效链接,紧密融合,来强化课堂效能提升,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延展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为实现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效链接提供了铺垫。而且,面对诸多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向往的生活场景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更为语文课堂向生活延展铺设了道路。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应以生活化情境创设为引领,来搭建认知平台,组织学生在蕴含着生活特性的认知情境刺激下开展探究、思考、感知、体验,以切实增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来实现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而且,在生活化情境的驱使下,学生借助语文知识来了解生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意识也会得到充分培养,更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开展儿童诗《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排课本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在尝试展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理解“开门、说话、脚步要轻一点”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为有趣、鲜活、生动,更加充满生活的魅力与情趣。又如,在开展《小露珠》教学中,可将学生引入清晨的校园,组织其观察“露珠”的形态、变化,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来实现对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留心生活意识的培养。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孕育语文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化教育思想中曾提到: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合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而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洞察力、敏感度,则直接影响着其生活化意识的培育。可以说,只有让语文真正回归生活之本真,学生的认知积淀自会逐步丰富,其认知视域也会得到无限拓展。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放飞思维、拥抱生活、拓宽视野,教师应积极探寻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衔接点、过渡点、迁移点、对接点,为确保两者有效“链接”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自主提升自我,以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新鲜感、亲近感,来获得认知蜕变。此外,在诸如识字、写作、阅读等领域,教师也应以生活为载体和根据,来培养学生在逛超市、买东西、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以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例如,针对生活中故意偷换同音字而使用广告语的不规范用语现象,如“一份‘珍’情,一份‘寿获’”(珍珠药粉的广告);“默默无‘蚊’”(蚊香的广告)等,教师可组织学生来充当文字小卫士,去纠正这些不规范用语现象。还可以在《丑小鸭》教学前,组织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集》等,来丰富自身认知积淀。也可借助学生手边的报纸、杂志、海报、地图、说明书等来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的生活化活动体验中开展语文学习,获得认知能力发展。
        三、构建生活化认知体系,用生活素材去优化教学
        作为一门基础性认知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阅读、写作、表达、交际等教学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深邃的生活认知。因此,教师应以生活为载体,来实现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对各类生活化素材的开掘与借助,使诸多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更为靠近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活动、项目、资源深度衍射至学生认知视域,来实现对语文教学外延的拓展。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一些辅助性网络媒介、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记录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过程,并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素材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视频观摩、图画欣赏、音乐聆听中去感知生活之美好,并将这份体验迁移至语文之中,开展写作、交流、分享。将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着真情反馈出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切实促进学生认知。例如,在“六一”之际,教师可结合学校所组织的游园活动,来续写自己活动中“玩”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真实经历、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的体验比较深刻,其所写的作品也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又如,在春天来临时,可以将孩子们引入春天的公园、田野、河边,让学生自主感知“春”的魅力与特色,并将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植物、人们的变化予以反馈,以在丰富化、多元化的生活素材驱使下,来促使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
        四、结论
        总之,正如教育专家张孝纯老师所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受到整体、全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且,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只有实现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的无缝链接,则更利于对学生生活意识、综合素养、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根据生活化教学的定位与导向,加强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路径的延展、教学途径的变革,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铺设广阔路径,搭建互通平台。以借助生活化教学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能提升,来助力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强化。让学生在借助所学语文知识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中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在语文与生活的链接中,使语文与生活双赢。
        参考文献:
        [1]周丽娜.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链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J].课外语文,2017(28):29.
        [2]江海燕.让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效链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9):84.
        [3]王缪高.找准链接点,让阅读教学因生活而精彩[J].吉林教育,2014(08):107.
        [4]曹小云.链接生活,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光彩[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