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教学多点乡土味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胡芳
[导读]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言:“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
        胡芳
        萧山区红山农场学校  浙江萧山  311234
        摘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言:“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乡土味,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抹新绿,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中国乡村形成了它特有的人文传统,民间习俗,本地方言等,蕴含着浓厚的语文资源。对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复杂情感,学生亦是如此。把语文教学融进生活中,用“乡土味”调剂语文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去让学生增进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感,培养孩子的乡土情结,更能去传承流淌许久的那条文化长河。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要走进教材,但又要不囿于教材,去踏进本地生活里去给学生们讲述乡土中的语文,让初中语文教学多点乡土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乡土味
        八千年历史的萧山积淀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萧山县志》记述萧山民风特点“喜奔竞、善商贾”,形象地反映了历代萧山人民具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极富萧山地域文化的刚健品性和特征。一抹抹鲜艳的地域特色,更彰显着萧山独特的地域魅力,也让语文教学多了些乡土依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味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去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去带领学生们去深入探索这片百花园呢?在这里,笔者从一下几个角度,去探究如何去让乡土文化融进语文课堂,让初中语文课堂多点“乡土味”。
        一、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如何去让初中语文课堂去多点乡土味,那首先就要让本地乡土文化走进课堂,让他们活起来,进入学生的视界中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杭州萧山经过八千年的文明历程,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积淀浓厚,从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到古建遗存、名人传记,再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等,无一不是可以充分开发的乡土教学资源。教师要设计合理正确的教学方案,开展和乡土有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他们这片熟悉的地域中去探索,不断让他们去熟悉这片生活许久的地域,也让他们去了解吸收而且创造利用这些乡土知识。这些就算是合理开发了乡土教学资源。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去根据本地乡土文化去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讲到周密的《观潮》这一篇古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解读翻译一下这篇文章,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萧山钱塘湖观潮时的场景,说出自己当时的思想情感,加以对比,从而更深刻的让学生了解到萧山观潮的乡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轮流让学生去讲述自己家乡家族的古建遗存,家族家风,传统技艺,村规民约等;也可以让同学们去讲述家乡萧山的特产,比如萧山萝卜干,萧山霉干菜,萧山杨梅和三黄鸡等,让大家充分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乡土文化,真正让传统乡土文化进入大家视野,从而开发乡土资源。
        二、融合乡土教学元素
        乡土元素是本地文化的产物,他所囊括的方面比较博大:从地形地势,到水文地质,从人文科学到传统技艺,无一不是乡土元素的范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教学元素本来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和语文教学互利共赢的举措,既有利于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乡土知识,传统弘扬乡土文化。想要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融入乡土元素,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内容,去适当补充本地的乡土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课内容中去穿插一些乡土教学元素,无形之中营造一种乡土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教师也可以去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讲述乡土文化将抽象的文化知识变为具体的家乡事例,更易于学生去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到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也可以去穿插讲述一些关于萧山的冬季的场景和大众印象,比如萧山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萧山人民在冬天喜欢屯酱货:酱鸭,酱鱼干,香肠,酱肉……从立冬开始,萧山人就开始做酱鸭、酱肉、咸肉、火腿等可以保存很久的食物,留到冬天吃。也可以继续延伸,讲述萧山人民冬季喜欢屯酱货的原因:因为古时候物资短缺,到了冬天,一方面没有什么新鲜的食物可以吃;二来没有冰箱,秋天储存下来的食物也难以保存很久。对于课本中抽象的文化知识,比如弄潮儿奔竞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也可以结合萧山人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长卷来去具体阐述。这就很好地讲述了本地的风俗,做到语文课堂教学和乡土文化结合,让语文教学融合乡土教学元素。
        三、穿插乡土娱乐活动
        乡土娱乐活动是指和本地特色相关的娱乐活动,比如一些具有家乡地域特色的游戏:狼吃娃,媳妇跳井等。在教师引导孩子发展乡土教学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学生兴趣低下,响应不够积极等问题,实在影响了课堂效率,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和乡土氛围的建造。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乡土娱乐活动,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激发作用。教师可以在课间课时去安排一些时间发动全班学生去参加游戏。是教室要注意,所选游戏尽量是既能提现乡土特色又简单好玩,这样才更能彰显其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大过于吝啬去安排学生们去参与娱乐活动,也要协调好娱乐时间和课程时间,合理安排适量娱乐活动,不要过多地让课余娱乐影响到正常教学,拖延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合理劳逸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去组织学生去网上云游湘湖,河上古镇以及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参观体验各大景区,不仅便捷随时,更能增进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教师们可以组织同学去开展“丢沙包”、“踢毽子”和“翻花绳”等游戏,给孩子熟悉游戏规则,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熟悉当地以往孩子的娱乐方式。


        四、开展乡土课外阅读
        初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阅历不够,见识短浅,“肚子里没有太多的水”,头脑中知识匮乏,也导致思维僵硬不够具有灵活性,文学创造力低下。这也是初中学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乡土文化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进行乡土课外阅读,从而让学生去深刻接触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增强自豪感,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文化认同。在课外阅读中开展乡土氛围营造,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关于乡土化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去给学生规定好阅读内容,选择高质量的阅读内容,比如古人在此地所做的诗词,也可以是一些作家在此地的游记,也可以是一些学生关于乡土的优秀习作,当地班刊上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课外阅读内容。比如《渡浙江居西兴民家》《晚次西陵馆》《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坎山》等诗词,是“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漫游吴越,到访萧山时感触很深的时候所作的,也可以是刘伯温所做的关于萧山的诗,如《萧山山行》《发绍兴至萧山》等,学生们更可以从“积雨今朝天气佳,山亭晓色上林花”“落日牛羊下绿坡,微风短楫拂晴莎”等诗句中窥见元朝时期的萧山风貌。更可以去布置给学生阅读萧山古代名人的任务,比如贺知章,蔡东潘,朱凤标。而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更能激起学生对家乡的复杂情感,培养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增强学生乡土意识
        何为乡土意识,语文教师的乡土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解读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乡土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学生的乡土意识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家乡的感情和对家乡乡土文化知识的了解。想要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也需要教师去提高自己的乡土意识。但是当今教育状况下,师生的乡土意识普遍低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乡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远远不够,何以至此呢,许多师生受教育制度的束缚始终难以突破“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这个桎梏,“中考都不考这玩意,教了不是浪费时间?学他干嘛?”许多师生难以去转变这个思想,同事也认识不到乡土文化和乡土意识的重要性,就不可避免地去“抛弃”乡土。只有让师生认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它的作用是远超于考试成绩方面效果之外的),才能让师生去更多地提及和学习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给语文锦上添花。
        例如:可以给学生开设“我和乡土”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去给学生讲述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乡土文化的好处:去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热情、增长学生阅历、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爱乡情怀等。可以给学生讲述萧山8000年文明遗址:跨湖桥遗址,让学生们了解到萧山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让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重视起来。也可以去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萧山文化的一些优越之处:8000年文明史见证者中华民族的滥觞和崛起,2000年建县史铭记着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乡镇的变迁,改革开放30更是涌现无数弄潮儿的奔竞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事迹,让学生们增进对本土文化的自信。通过以上活动去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
        六、结合方言进行教学
        当今许多学校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规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也要求教师教学中不仅自己要用普通话,也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去偶尔穿插一些诙谐的方言,不仅不会影响推普进程和素质教育的开展,而且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兴趣,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萧山方言属于临绍小片萧山话,其中不乏幽默风趣的语言片段。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词语来穿插在教学中。比如当老师遇到一些吊儿郎当,不认真对待学习,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可以说“你这样子神样无道”去委婉批评他,既能起到警示作用,也能营造幽默气氛,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当遇到一些学生做了比较荒唐离谱的事情,教师可以去说他“乱对啊毛”;遇到一些胡说八道的学生,也可以委婉批评他“七对八对,裤裆对开”;遇到喜欢说谎的学生,可以对他说“造话讲讲,臭屁放放”去督促其改正错误。这样结合方言进行教学,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增进自豪感。
        七、引导学生进行乡土作品创作
        乡土作品创作是让学生在深刻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去结合家乡的人物形象,环境背景,风俗习惯等进行作品创作,也通过此途径表达自己对故乡深刻的感情。引导学生进行乡土作品创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去深刻了解本地乡土文化,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进行创造,也能通过文字记录本地各个阶段的环境和风气,见证本土的历史变迁。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故乡的一个事物进行主题创作。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去围绕萧山的秋,萧山的食物或者是萧山的习俗去进行创作,让学生细致全面描写本地各个方面的细节,去深刻反应萧山的乡土文化和流在百姓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表达自己的对家乡的深刻热爱之情。
        让乡土文化融进语文课堂也需要语文教师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去让课堂灵活运转起来,在课堂中灵活掌握时间,把握教材,穿插互动,去让教学内容和乡土文化来个“无缝衔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和对乡土文化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对乡土的浓厚情结;也需要教师去实事求是,充分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情况、学生对本土的了解情况和认知兴趣,班级整体的认知兴趣和学校教育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去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乡土教学相融合也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的长久坚持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多些乡土味。
        参考文献:
        [1].田富焊.让中学语文教学多点乡土味[J].福建教育学院日报2018年03期.2018-01
        [2].胡丽娟.让中学语文教学多点乡土味[J].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