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
福建省政和第二实验小学 353600
摘要:阅读、思考、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现代教育发展,充分理解阅读、思考与表达的重要性,并要转变课堂教学重点,将语文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让学生会阅读、能思考、善表达。角色朗读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是语文课堂的另一有效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看到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二者作用价值,在有效应用之中借此推进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角色朗读;“读思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引导学生多元学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让学生不仅能学,更要愿学、会学。为激活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思路,将现代教育发展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带入小学语文课堂。要在正确认识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的基础上,推进二者融合,共同发生作用,优化语文教学。
一、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的内涵
1、角色朗读内涵
顾名思义,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就文本内容担任不同的角色,或根据文本段落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文本朗读活动。
2、“读思达”教学内涵
“读思达”强调三个要点,即阅读、思考与表达,它是现代教育发展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深层次学习文本,就所学、所想利用科学的而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反作用文本,加深学生文本理解。
二、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相结合的重要性
之所以强调要将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相互结合,应用到语文教学课堂,其原因有三:
第一,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都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朗读贯穿阅读、思考、表达的全过程,借助角色朗读能够让整个“读思达”的过程更科学、更有效,能够让二者教学作用发挥的更恰到好处;
第二,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作为新式教学方法,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采用它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他们以朗读为媒介进行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第三,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的相互融合能够为小学于恩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方式方法,它打破了原本语文课堂的单一模式,不仅能够做语文教学优化,更能够在有效应用之中推动语文教学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提升。
三、角色朗读与“读思达”教学法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对策
1、阅读方面:角色朗读,语言建构,提升语感,初步理解
(1)传递阅读技巧,朗读为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技巧,阅读更需要技巧。教师要遵循“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可以传递给学生“三步走”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投入阅读。“三步走”包括①朗读;②脉络分析;③重点探究;其第一步,便是学会朗读。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能够突破难字、重点、转折点,对本文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朗读之中实现角色转化,将自己对应到文本主人公或作者身上,从而让学生借此朗读活动能够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实现语感提升,借助朗读实现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2)提供阅读场所,朗读为法:学生的阅读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和场所,角色朗读也必须有一定合适的环境。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朗读为法,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重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打造合适的朗读环境。为让学生能够更顺利的带入到文本之中,完成朗读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就文本利用音乐、动画等春干涉与之相对应的朗读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对应角色的过程中加入情感。在合适的朗读环境之下完成有质量的朗读,从而借助朗读实现有效的阅读,文章理解加深。
2、思考方面:角色朗读,深入体验,学生感悟,思想交融
(1)借朗读,明内容,做思考: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与文字之间发生碰撞,与作者之间发生碰撞。为了加深碰撞的深度,激发智慧的花火,让学生的朗读更有效、阅读更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借助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明晰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思考与分析。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之中研究问题,探析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朗读才有意义,这样的阅读才不具备僵硬性,而是学生有效思考的表现。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有感情的朗读,思考诗歌中的那些字词表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尽开颜”;③诗歌的总体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设定,给学生朗读与思考方向,让学生的角色朗读与思考相交融,实现深度学习。
(2)借朗读,交思想,促感知:学生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朗读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之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理解将折射到朗读活动中,互相倾听、自我朗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交流思想,促进思想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语文学习的过程。
3、表达方面:角色朗读,读写结合,小组合作,课后探究
(1)利用二次角色朗读,文本内容表达:学生读后有感而发,读后有所表达。教师应当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们进行文本内容表达。朗读是学生角色表达的重要方法,正如上述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分角色,能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学习、阅读体验,表达不他同的阅读情感。且每一篇文本的情感是有所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够表达不同文本内容的不同情感。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我”、“母亲”、“父亲”思考的角度不同,情感的表达不同。在角色朗读,扮演文本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与文本相对应的情感内容,表达过程,也是学生有效阅读学习的另一表现过程。
(2)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文本情感诠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与表达。在交流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或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文本的内容理解或对文本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文本情感诠释的过程,是学生争相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划分学生小组,鼓励学生投入阅读文本学习,进行文本探究。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情感诠释与交流表达,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开放性,多元性。
(3)利用课后活动开展,文本回味无穷: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固定,学生要想更有效地吸收和掌握,内化本节课的知识,就必须灵活利用课下时间做学习补充与学习探究。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习补充更深入,教师可以设定课后学习任务,完成复习任务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另类表达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分角色朗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们之间课下进行分角色朗读,或开展朗读比赛、朗读表演会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开辟第二课堂,也能够借助角色朗读与“读思达”相结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实践检验,角色朗读与“读思达”都是小学语文推进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深入、更有效。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化教学认识,把握角色朗读与“读思达”的重要性,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上述举措,借助角色朗读与“读思达”带领学生走入语文世界,这样才能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促进高效语文课堂建立。
注:此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CX2020067)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小英.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06):51-52.
[2]吴云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1_X读思达_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55-156.
[3]李金英.基于_读思达_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1(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