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
西林县民族实验小学 广西百色 533599
摘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仅仅靠着学校的教育与培养是不够的,家庭的教育与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开展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探索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条重要路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与家庭共通教育培养的结果,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家校合作入手,对家校合作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共同教育
引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培养良好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刻,如何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通影响下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呢?家校合作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拓宽了路径。在如今的社会中,由于家庭生活环境、教育方法、文化水平等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在学习习惯上的不同,再者独生子女占到绝大多数,孩子是长辈们的心肝宝贝,这样就会造成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忽视。除此之外,还有外出务工家庭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意志薄弱,就直接导致了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家校合作要根植于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新方法。
一、强化意识,认清角色、提高认知
家校合作有三大主体,即学校、家庭与小学生,以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培养运用于小学生而作为特点,小学生在家校合作中是作为了被合作培养的角色,所以如何进行合作培养是学校与家庭必须要了解的,改变传统教学的固有观念是首要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校合作有关的知识讲座,明晰家庭与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并且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与实际情况是家校合作模式的必然要求。[1]家庭方面也要提高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明确家校合作的彼此要求,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对口的教育。
二、互相配合、多重实践、深入交流
要想实行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的互相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家庭方面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与家庭也应该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对其进行相互配合。
1.制度培养,学校制定与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相关的制度,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校训等,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与课堂学习纪律相关进行了规范与制定,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良好的制约作用。
2.活动培养,学校制定与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相关的活动,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多方面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儿歌朗诵、文体日活动、重要节日与时政专题活动等。
3.榜样力量,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并且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有关学习习惯的学习,发挥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家长的榜样力量,利用榜样效应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4.课堂学习,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课堂上的学习也是学校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根本途径。在日常潜移默化的课堂学习中,将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渗透给小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能,因材施教,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其他形式的培养,学校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仅局限于以上几点,更应该拓宽新的培养形式,比如学校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要求等,只要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论以哪种形式,都可以进行尝试。
5.家庭配合养成,在学校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养下,家长应该接好家庭培养这根接力棒,放学回家督促小学生完成作业,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对未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式的学习等。
三、指导家长、扎根现实、注重实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从客观角度来说,家长没有经历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系统性学习,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仅仅靠着感性的经验与生物的本能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构建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仅要依靠学校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要依靠家长的教育,所以加强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只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2]
1.宣讲会,学校可以定期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宣讲会,通知学生家长进行参与,着重于提高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还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要求家长掌握培养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巩固学校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
2.家长会,家庭与学校是对小学生共同教育的不同载体,所以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加强彼此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会作为一个交流形式可以参与进来,学习定期进行家长会的召开,讨论孩子近期一段时间内学习生活的情况,这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电话联系与手机微信建群联系等,定期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交流。除了常规的家长会与电话交流等,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家长的教育情况,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访谈会,交流沟通小学生在家庭与学校学习的具体情况。收集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一些看法与建议,力求家长与学校在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3]
3.书面交流,书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有宣传式与交流式两种。宣传式一般包括给家长的一封信、成绩通知书等,交流式一般包括,要求家长在家庭作业上批改与家校联系本联系等等,加强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为家校合作模式的推行出一份力。
四、家校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培养
学校制定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与量化评价体系,借助家校合作的模式不断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沟通,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电话交流分多种形式,征求家长的建议与意见,并且通过这种形式来推行各个学习阶段中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体系,学校与家庭在构建家校合作模式中彼此合作,彼此学习,随时完善家校合作的模式。学校可以制定《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阶段评价表》,建立起来相应的考评机制,并且要求家长每个月参与一次对学校、学生的评价与自评。并且可以通过给家长假期的一封信等形式,防止小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对学习习惯养成的放松,而且通过开学后评选荣誉称号的形式来肯定假期内家长与学生所做的努力。只有使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建立起来家校合作的统一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不断对家校合作的模式进行完善,共同打造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平台,同时进行学校与家庭共同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夏军英.昆山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创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2-14.
[2]周利群.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教师[J].2013,(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