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防旱
湖北省蕲春县横车中心小学 435300
摘要: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与引导者,要深刻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培养措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能提升德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措施
小学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这对小学生今后人生道理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是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职责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督促与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极其重要,良好行为习惯在当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发挥出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充分的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对学生多加引导。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不能急于求成,以免良好行为习惯成为表面功夫。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充分了解与掌握每一位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发扬学生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随时以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融入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从根本上确保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班级主题会议,围绕“良好习惯的作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一谈自己对良好习惯培养的认识以及可取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面的看待这一问题。或者每周、每月可以评选一次“明日之星”,让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从而提升班级整体教育成效。在良好行为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于有待提升的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并提倡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相互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细节教育,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加以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讲,性格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各种事物的影响,这会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很小的一件事都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必要注重细节教育,从微小的细节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当看到地面上有垃圾时要主动的捡起扔到垃圾桶中;看到教师或者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课堂上要端正坐姿;在家或者在校要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等等。日常中的一些小细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很多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用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带动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与讨论。在不断地影响与累积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合作,扎实行为习惯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学习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对学生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交流,督促家长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行列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和扎实良好行为习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家庭与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沟通平台,与家长分享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相互交流经验,双方面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今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爱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认识,理性的看待子女问题,对子女进行正面的引导,面对错误要及时的纠正,以免不良的行为习惯持续发展。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扎实行为习惯,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根本所在。素质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与家长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小学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提高认识,创新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明明. 小学生行为习愦的现状调查与养成策略[D].鲁东大学,2016.
[2]潘秋英.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调查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