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梁建平
[导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若要使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必须依赖于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梁建平
        广西省百色靖西市湖润镇中心小学533803
        摘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若要使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必须依赖于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实践也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协作学习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教学中 常用创设情境方法 探索
引言
        数学作为学生晦涩难懂的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时期开始从简单的算术到较难的几何图形过渡,数学知识难度随年级升高逐渐加深,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传统教学过度注重考试考点,使学生缺失学习能力,将其思想刻板化,而好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够帮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展现数学课堂魅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推动下,教育相关主体逐渐加深了对学生教育的关注度。与此同时,社会对学生整体素质与个人素养考察程度日益提升。针对此,核心素养理念被越来越多数学教师认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个人特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前提开展该学科教学工作,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数学水平与数学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以此理念为基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方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生数学知识较生活化,很容易与生活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事例积累,课上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适当引用,帮助学生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课程时,课前整理好三角形图形、生活中三角形事物等图片素材,课上通过幻灯片播放,直观展示给学生三角形形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三角形图形特征,总结三角形的概念定义,组织学生画出三角形,评比谁的三角形最正确,之后继续播放生活中具有三角形状的事物,让学生竞猜图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在这一过程充分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课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回到家中,收集身边生活中的三角形事物,拍照或绘画留下作品,下次课程进行展示。学生体验这样一堂课后,不仅熟练掌握知识,还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达到有效学习和全面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章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如盒子中有红色球20个,黄色球10个,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会大一些?给一个小正方体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应该怎么涂?将10张卡片放入口袋,随便摸一张,要使摸出数字“2”的可能性最大,数字“6”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应该是什么数字?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立刻调动起来,回想教师刚才所讲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做出引导,如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将所想内容写在纸上等。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逐渐养成独特的思维模式,这对日后数学的有效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趣味游戏创设合理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充满兴趣,才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需求,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带入教学环节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提高。以“位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看看我在哪”的课堂活动,带领学生走到操场上,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站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之后,教师随机点名,让该学生回答自己前、后、左、右位置上所站的同学分别是谁,在学生回答后整体进行位置互换。久而久之,学生的空间观念会得到充分锻炼。
        (四)构建操作情境
        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中更爱、走神、溜号动来动去的习惯。教师普遍对孩子这样的行为进行制止,认为是不认真学习的表现。其实则不然,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教师们更应该顺着孩子的品性施以相对的教学方式,那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活动“动”起来呢?例如在“圆周长”的教学中,课前应让学生准备好直尺、卷尺、硬币和圆形纸片一系列上课要准备的用品,授课中先让学生分别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会发现学生的测量方法大不相同,有的学生想到滚动法,还有的学生首先用线围绕圆形纸片一圈后测量线的长度测量圆的周长。为让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实际操作切换到抽象认知中,教师会再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重新测量。结果学生们发现,使用滚动法无法轻易地再测量出周长,但还是有用卷尺或绕线测量法测量出结果。此时教师再设问,“如果这个圆非常大,我们没有那大的尺和线,又怎么样测量出它的周长呢?”此时学生在学习在以往被动接收学习改为主动探索新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并将这种情境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晓琛.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90):87-88.
        [2]韦锋.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49.
        [3]王希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