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善
福建省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永泰 350700
摘要:基于中职校的校本特色,在中职校课程教学中,教学平台的搭建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和得力举措。本文通过校情、学情的分析,进行基于校本特色的教学平台创建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设计,就平台在实践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关键词:校本特色;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库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第8点明确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要求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如何开展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如何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如何将课堂教学工作具体到实处,就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一、校本分析,方案提出
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以本校为例,学校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从校本出发,以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创建教学资源库为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的目的。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因地域、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日常课堂教学和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方面,也遇到一定的困惑和问题。
1.校情
我校位于县城,隶属于县管市属的中职学校。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除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机房外,其他专业大多是多媒体教学教室,没有建立智慧式教学环境与条件。尤其是软件建设方面,技术和基础都较为薄弱,数字化资源缺乏创新性应用,信息化教学活动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
2.教师
教师做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因学校的重视程度、地缘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原因,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薄弱,信息化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播放演示文稿、教学微课展示等,信息技术支持能力有限,无法将网络上、市场上大量优秀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学习汲取和有效利用。
3.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承受者。我校处于县城,生源的质量与城区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大部分的学生为留守学生,受家庭教育背景和经济情况影响,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能力偏弱,智慧环境的研修学习机会不多,实训环境和专业阅历也有待提高。
鉴于校情、学情,我校以现有的校园网络、机房建设为基础,根据学生现状和学校地域特色,调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力量,分析大纲,整合教材,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搭建基于校本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建设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能力,促进教师乐教、学生易学的有效融合。
二、平台搭建,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从发挥骨干教师的能动作用、利用平台与资源的支撑功能、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发挥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计算专业教师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平台的搭建中,根据老师的领域擅长、知识专长、专业特色等进行任务分解,完成平台网站搭建、资源建设、课堂实践教学等进行任务分工和设计。其次是发挥平台和资源的支撑功能。根据学校基本情况,规划平台框架,明确平台导航、模块功能、资源内容,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确立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注重资源的筛选、采集、获取、整理、创建和管理,有机、高效地整合各种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快乐的学有所获,让教师从中方便的开展备课、授课等教学活动。第三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利用搭建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灵活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学案导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教学模式探究和尝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推进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整校推进工程。
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平台的搭建采用的是课程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按框架结构和模块功能,设计了课程教学资源、考试与评价、拓展资源、课程论坛等几个模块。教学资源库建设先以计算机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专业核心课程为单位,通过大纲分析、教材整合、项目确定、案例选择、教案设计、学案编写、课件制作、视频录制、试卷随机生成、评价系统应用、教学资源的采集与管理等活动,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建设一个立足校本、面向学生、方便教学的资源管理与辅助教学平台。并通过该模板,辐射到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拓扑图如下:
三、实践教学,引领提升
基于校本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方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以点带面,延伸到其他课程、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推进工程的开展。
1.实践教学中通过资源库的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平台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升了教师信息化应用的业务水平。比如微课制作是资源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针对某知识点的微课录制时,即使通过最简单的手机拍摄,也需要教师明确该微课的用途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样手法来表达,还要求教师掌握拍摄、录屏、视频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教师在资源的获取和整理过程中,或者微课的录制过程中,都会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2.平台的各模块功能和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快捷途径
利用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处理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手段,比如平台提供的在线考试系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考科目中,提供了客观题的随机出卷功能,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功能,而自评和互评模块,资源库中预先进行了评价要点和评价量规的制定,学生的参与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要求。评价活动结束,师生共同对评价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加强学生的的自我了解,帮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者。
3.学生通过平台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技能训练的兴趣
平台随着资源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给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PS图形图像》这样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案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学案的步骤流程和知识点解析,根据导学学案按图索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印象,掌握了技能。又如微课课件,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随时学习,为新知识的预习、已学知识的巩固都提供了有效帮助。
4.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活动,加深了学习中“学问”的真谛
所谓“学问”,不仅仅是学生听老师知识点传授的学的过程,还要包括学生不懂就要问的过程。例如平台中提供的课程论坛模块,提供了丰富的师生互动资源,比如就一个热点问题或难点知识,通过“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讨论,经过思想碰撞、头脑风暴,不仅仅是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堂外,随时做学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扩散思维。
5.通过平台的实践教学和资源建设,可以以点带面,延伸发展
通过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从教学设计、学案、项目案例、课件、微课等教学元素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方便了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成果集中展示发布。以计算机专业的《PS图形图像处理》为模板,扩展到计算机专业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最后扩展到学校其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以点带面,也为后期平台的扩展积累丰富的经验。
结束语
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在实践教学中,基于校本,通过教材整合,将教学的章节和知识点打散、重整,设计切合实际的项目,选择符合本土、本校的实际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导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整校推进工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4-03)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3/content_5379203.htm
[2]朱春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价值及路径[J].职教论坛,2020(10)58-62.
[3]丁菲,曾丽芳,杨同华.信息技术服务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9(04)139-145.
[4]李琦,喻涛,曾凡毅.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J].江西化工,2018,140(06):219-220.
[5]邱艳敏,武晓璐.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3):73-78
作者简介:张永善(1973-),男,福建永泰人,福建省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高级讲师,福州市计算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市级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技术应用、资源库建设。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职校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编号:FZDJ2019B25),主持人:张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