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   作者:吕来喜
[导读]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吕来喜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小学  435300

        摘要: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可见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好数学,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到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幼儿园的认识图形到一年级认识物体,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在一年级“长方形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学生就能从教室里就能找到很多的长方形,课桌面、文具盒、门窗、黑板面、黑板擦……联系生活讲解数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日常中去理解数学,就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实践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强数学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因为小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他们也许觉得数学的应用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上课打瞌睡、开小差,这多半都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联系生活,告诉他自己就是面临这些数学问题的人,如时间,购物,路程,他们要准确地计算出他们面临问题的解决方式,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变得积极起来。比方说一年级的数学“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针对地对学生提问,如果他的妈妈给了他十块钱,要去买五个一元钱一个的鸡蛋,再买两块钱一把的韭菜,剩下的钱给他做零花钱,他能获得多少零花钱?学生马上就有了计算零花钱的兴趣。再如五年级数学里的路程问题,爸爸骑车从甲地去乙地,两地相距80千米,爸爸每小时只能骑20千米,他要骑多少个小时?如果他从早上八点出发,估计要到几点钟才能到达?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灵活运用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如,观察、游戏、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收集数据、提出问题、构建模型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灵活运用实践活动,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数学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交流、游戏、猜想、提出问题,然后再逐一解难,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理解的好方法。如,游戏是人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技巧。

比方说小学二年的数学课平均分,如果老师课堂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学生是很难弄懂什么叫平均分的,如果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做游戏,让他们的人数平均分成几组,那么学生接受起来是很快的。还有四年级的“位置”,电影院的第十七排五号座位在哪里?如果老师只是空洞地说教,学生只怕是怎么都不能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电影院里的座位,这样讲解起来,学生理解的快,懂的也透彻。
        2.深挖教材,让学生“做数学”
        俗话说,人类的智慧处在指尖上。老师如果善于把教材中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做数学”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验就能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如观察物体,小学每个年级都会有这一章,如果只是口头的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们老师根据教材需要拿出一些配套的物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去观察,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3.组织开展应用型实践活动,让学生“悟数学”
        要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首先要让学生“悟数学”。只有学生悟得其中的道理,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应用型实践活动可以是动手量一量,做一做,画一画,还可以是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等,如在教学“米、千米、厘米、克、千克”这些单位的时候,如果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参照物做比对,很可能就会闹出笑话。比方说,一个鸡蛋重(  ),一头猪重(  ),数学书长20(  ),教室长(    ),如果学生不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就会出笑话。只有多开展这种应用型的实践活动,学生就能悟数学,从而一通百通,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实践中归纳,让学生“懂数学”
        数学的课堂可以是灵活多变的,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深化这堂课所教学的知识点。有时我们老师觉得很简单的数学题,学生也许还没有搞懂,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首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路程问题,工作量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实践活动最后归纳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公式,让学生“懂数学”。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领悟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杜灶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2021(24):48.
        [2]王冬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64.
        [3]崔智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