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幼儿园, 浙江 绍兴312300
摘要:幼儿离开家庭融入到整个大集体中,要开始学习做一下简单的事情,逐渐锻炼自身的生活独立能力,而进餐环节可以反映出幼儿的自理能力,其对幼儿日后的习惯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对小班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表现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班;幼儿;不良进餐;习惯
幼儿的进餐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幼儿进餐拖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发生在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身上。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不良进餐习惯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和挖掘进餐环节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家园协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餐,进餐的情况对幼儿健康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幼儿进餐拖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吃饭时以一种推迟的方式逃避进餐或拒绝进餐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幼儿无法进行自我控制、易造成不良后果的推迟性行为,尤其发生在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身上。在幼儿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之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餐行为对于幼儿一生的重要作用,应该重视幼儿进餐,兼顾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1.1挑食偏食
对于幼儿现今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首先体现在挑食以及偏食方面。所谓的挑食以及偏食就是指幼儿仅仅是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比较厌烦,进而选择不吃或者是抱有抵制情绪的饮食状况。可以说这种挑食以及偏食状况对于幼儿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一般来讲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在营养的摄取方面最好要做到平衡,也就是说蔬菜以及水果或者是肉类都要做到合理的饮食。但是部分幼儿由于偏食或者是挑食就会只吃肉类或者是只吃蔬菜等等,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幼儿由于蛋白质摄取不足进而导致面黄肌瘦,或者是由于营养过分充足而导致幼儿肥胖疾病的产生。
1.2进餐不规律
对于幼儿现今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除了体现在挑食以及偏食方面,还体现在不规律的进餐方面。例如一些幼儿由于睡懒觉而错过了早餐时间,而到了上午九点或者是十点才开始吃早餐,早餐之后很快便是中餐,而这个时候幼儿早餐还未及时消化因而午餐便会延后或者是少食。此外部分幼儿不规律的进餐还表现在日常一天饮食次数较多或者是较少,例如一天饮食四次到五次,又或者而是一天饮食两次,而长期以往就会打破幼儿正常饮食消化状态,导致幼儿肠胃功能出现紊乱状况,这对于幼儿良好的成长具有较为消极的影响作用。
1.3不专心进餐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还体现在进餐过程中的不专心方面。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如果是在饮食中同样一边玩耍一边吃饭,则会造成较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一些幼儿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因为看动画片而延长用餐时间。或者是在吃饭的过程中一会玩小汽车一会玩小飞机等进而造成饮食环节的断断续续。而无论是延后用餐时间还是间断性的饮食对于幼儿健康状况都极为不利,因而该种进餐过程中的不专心也是造成幼儿不良饮食状况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2、解决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对策
2.1表扬、奖励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
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
2.2培养幼儿对食物喜爱的情感,提升其进餐欲望
关于饮食也有许多的故事和绘本,如《妈妈,买绿豆》、《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鸡蛋娃娃我爱你》、《饭先生和菜小姐》等,家长带领孩子阅读有关健康饮食的绘本,可以从思想上转变幼儿对蛋类和绿色蔬菜的态度和看法。幼儿在阅读绘本、朗读儿歌的同时,对食物的态度也会从排斥慢慢转为可以接受或喜爱,由此便可提高幼儿进食的主动性。幼儿喜欢做游戏,相对于枯燥的说教来讲,更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幼儿进餐的积极性。比如在家里可以开展小游戏“帮小猪找苹果”,让幼儿寻找藏在家中某个地方的苹果,找到后可以作为奖励给他吃。在幼儿园中,还可以针对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组织“开心自助餐”、“我的蔬菜朋友”等主题活动。建议让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在家自己动手种植常见的蔬菜,与此同时向孩子介绍食物的生长方式及其营养价值。家长在做饭时也可以寻求幼儿的帮助,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洗菜、递东西。让儿童在帮忙的时候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有参与感,会觉得自己参与制作的饭菜更香,就会比平时多吃一点,胃口大开。也更愿意进一步了解食物,培养起对食物的正向感情,更加喜爱食物。在此过程中,幼儿更能体会到饭菜制作的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2.3家长应该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方式
一方面,家长应该避免消极的干预方式,比如:批评、吓唬等,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家长用消极的方法干预,必定影响幼儿的情绪,给幼儿带来压力,幼儿对事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应避免用消极的干预方式。另一方面,大多家长会采取奖励的方式,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带孩子出去玩。这样的方法偶尔可以,长期下去,会变得没有效果,同时幼儿会提越来越多的要求。家长不妨换一种方式,在幼儿心中建立威信,家长以身作则,给幼儿做榜样,对幼儿进餐过程中“不专注”的行为采取“冷处理”。同时学会在餐前或是平时与幼儿交流,减少在幼儿进餐时干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不要以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影响幼儿,如不要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烹调菜肴,更不要在餐桌上说“我不喜欢吃这个菜”之类的话。(2)不要怕麻烦而对幼儿应该学做的事包办代替。只要他们乐意动手,吃得乱一点或做得差一点都应该得到鼓励,这是独立的开始。(3)不要强迫幼儿吃得多或吃某种不爱吃的食物,这会加深他们对这种食物的反感。(4)不要把好东西都让给幼儿,这会养成自私独占不愿分享的恶习。(5)不要因幼儿不肯吃饭而养成追着孩子吃或边吃边玩的习惯。暂时放一放,等幼儿饿了再吃,只要坚持要求,幼儿最终会坐上餐桌的。
4、结束语
总的来讲,幼儿要想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长都应在重视教育的同时重视幼儿的饮食习惯,对于其存在的不良饮食状况也应该进行及时良好的矫正,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祖桂枝.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行动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7(2):50-52.
[2]顾荣芳,高健.家长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观念与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3]刘德泽.3-4岁幼儿进餐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段永霞.论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