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张巧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一中 邮编:066006
摘要:目前阶段,我国在教育领域当中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利用,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承载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学科,让语文教学课堂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渗透帮助之下,获得在新时期更大的教学转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尝试,在教学过程当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入自己的教学课堂。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现状展开分析,重点来进行渗透途径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教学分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之魂。它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语文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高中语文教师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因而应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 现状分析
1.1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突出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渗透教育不突出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不良现状,也就是说,我国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作出要求,这一不突出的地位会直接导致传统文化难以受到教学领域当中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也就无法更加充分地被挖掘出来。但传统文化自身的教育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学习,而且能够给学生的文学素养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语文学科承担起对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责任,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积极的发挥优势效果。
1.2 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效果不明显
即使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渗透教育,但是并没有重视渗透手段和形式的设计,也就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这种不明显的教育效果,也不利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学科当中的优势发挥。所以,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育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否,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到最大限度,才能够使得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语文学科进行融合教学。
2 途径分析
2.1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得以实现,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运用过程当中,可以将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通过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来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更高的效率。除此之外,这种教学途径在应用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背景,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例如,在学习《师说》这篇文言文的课堂当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这篇文章内容的解析,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对老师这一形象的定义,对教师教学任务和职责的解释是如何呈现的。
2.2 运用诗词,品味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中国的古诗词语言简练,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古诗词本身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思想美,并适时地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独有的魅力,进而在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文文学修养。例如,在讲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高中运用教师可以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思维感知古诗词中的蕴含,从而使他们获得古诗词学习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好地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在开展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给予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你们可以运用语文赏析角度,对这篇古诗词鉴赏,选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其中的理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冉的回答,她选择的语句为:“桂棹兮兰桨”和“击空明兮溯流光。”她认为桂和兰可以突出表现作者的高尚情操,而当时的意境为在如平静般幽静和深邃的湖面上,一轮皎洁的银色月光飘落在湖面,一切都如此静谧。随着船桨划破这个平静的湖面,一切又有些活泼。这种动静结合对比的写作形式,既能展现作者的文学和观察力,也能体现作者豁达的精神世界。通过运用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扇窗,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2.3 结合课文拓展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课文来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因为语文课文当中的内容往往能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挂钩,语文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来为学生创造机会去接受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语文课文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发挥一个良好的桥梁作用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在二者的联系当中,既可以实现传统文化更好的教育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拓宽自身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当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例如,在学习《短歌行》这首古诗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来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传统文化拓展,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当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4 开展实践,提升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文化的产生根植于生活实践。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实践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难易适度的实践内容开展授课,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实践过程中。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整体的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到敬老院为老人提供义务服务为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才艺组、棋艺组、聊天组以及劳动组。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谈及老人的孩子,以免这些老人伤心,也不能接受老人赠送的礼物。这次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兰的发言,他认为照顾现在的老人就是在照顾未来的自己。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践行了尊考爱幼的传统美德,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传统文化,懂得了推己及人的道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学科在新的教育环境当中的新要求,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本身也可以作为良好的语文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进行运用,这次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资源利用,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来推动语文高效优质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带来内容更加丰富的语文教学课堂,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构建水平和知识传授能力。
参考文献:
[1]韦俊华.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 名家名作, 2019, 000(006):79.
[2]王秀军.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10):17.
[3]罗庆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文学教育(上),2020(10):88-89.
[4]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7.
[5]于滨.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6]王彩虹.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