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闵伟林
[导读] 数学是一门侧重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闵伟林
        单位: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小学 邮编:432917

        摘要:数学是一门侧重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数学涉及过多的运算、口诀,在学习初期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运算练习等。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数学知识,将数学作为工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引言
        小学中所有的科目都具有基础性很强的这个特点,而小学数学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格外突出,小学中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但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以后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石所在。而由于数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这一门科目相较于其它学科而言会有一些抽象,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生活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生活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意义
        1.1生活化教学可以让知识简单化,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去解释数学知识,能够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处理。数学本身具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带有抽象的属性,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所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但是如果老师将课本抽象的知识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具体解释,那么便可以相对的降低知识点本身的理解难度。因为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东西,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相对困难。在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之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有提高。
        1.2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数学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奋力追求的远大目标。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也明确要求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因为兴趣因为热爱而去主动学习数学。要想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那么必须要让学生从数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去主动学习数学。以生活实际例子为基础,通过成功的经历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兴趣和自信,从而达到培养数学积极情感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组内能够及时讨论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对数学的兴趣。
        2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措施
        2.1结合生活和课本知识合理选择情境
        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事例去作为载体,将知识通俗易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育者只有选对了与知识相匹配的生活实例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效果。所以老师在去选择生活事例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认知出发去建造合适的教学场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所带来的重大作用,并能启发学生渐渐学着利用数学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育者必须要学会有针对性的联系生活实际,首先必须在正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比如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桌子的桌面是长方形、窗户中间的大玻璃是正方形等等,先让学生们在心中形成一个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形象。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学着老师刚才举的例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向其他同学举出更多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进行最先的思考例举尝试。最后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发言,在整个班级中大家一起交流意见,发表自己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发言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就会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2.2数学教学衔接生活
        今天的学生和以往的学生不同,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遨游,对待新鲜事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像以往教学那样子,把课本上的知识直接读出来,然后教学生如何计算,学生痛苦地学习着,挣扎着,教学效率并不高。如果把我们数学生活化,把枯燥的知识编成小故事,讲解给大家。例如:我们在讲解“千克与克”这一章节内容时候,教师要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赵老师家里聚会,朋友在赶来的路上。赵老师要买2斤糖,到了之后,商家只有800克糖,同学们,你们知道赵老师买的糖,还差多少克吗?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已知条件,一斤等于五百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学习怎么会不上心呢?
        2.3以生活为基拓展教学内容的丰富度
        知识都是生活和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本质反应,所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就能够极大的丰富课本上的知识,教育者要善于在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将课本上单调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老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必须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以一种让学生喜欢的方式去与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节时,老师就可以灵活地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上,比如说创设一个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售货员、收银员和消费者。可以将学生们手中的文具拿来当道具,然后老师对每一件文具标上价格,假设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100元去买文具,当学生买完自己想要的文具后,算一算自己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入课堂中,不仅让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与当下的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相同的,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化的基调下,学生无形中就会对数学产生浓烈的兴趣,再配以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便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伟.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21.
        [2]曾翠彬.培养兴趣,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8):20.
      [3]赵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求知导刊,2020(28):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