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敏
单位:攀枝花市第六小学校 邮编:617000
摘要: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厘清知识发生过程与逻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依托思维导图指点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展开分类、总结,取得更可观的教学成效。基于此,下文将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式,主要通过核心主题、分级主题、关键词、连接线、图标、颜色等关键要素,将不同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这个梳理思维的过程,逼真地模拟了人脑神经元的活动方式,充分利用了“人左脑负责逻辑、线性、列表,右脑负责情感、色彩、想象”的基本功能,强调由中心向外围辐射、注重信息逻辑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左右脑同步思维的网格状知识体系。
2 思维导图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并非仅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此予以重视。同时,教师也需要提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将思维导图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知识整合并建构知识框架。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知识整合能力是必不可缺的,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引领学生串联知识,通过解题能够帮助他们发散数学思维。此外,教师也应该明确一点,即运用思维导图时并非仅限于学科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画出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明白在知识与思路的点拨中,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能有所缺失,必须做到适度引导,在学生确实需要帮助时进行适当提醒,由此培养学生的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师需要做的是塑造学生的逻辑等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时,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难以跨越的部分进行适度引导,以此使其逐渐建立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在此要注意的是,因为就现实而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有所差异,为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使具备相对较高数学思维的学生拥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思维习惯,而对于暂时尚未形成数学能力的同学而言,教师需要先帮助其学习基础知识,并建立其数学思维,而后再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设计优质课堂,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时,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他们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而将思维导图应用至课堂教学中,能够在帮助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完成知识脉络的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导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对数学知识内涵产生正确认知。由于数学知识内容逻辑性较强,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思维更加丰富,能够引领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实践验证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知识深度的扩展、学习经验的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掌握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学习方法,最终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
3.3 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很好地将看似无关联的数学知识串在一起,带领学生分析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平时展开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丰富个人知识储备量。当学生需要解答问题的时候,也就依照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迅速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解答难题。比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圆柱体”的概念有清楚的认知,首先可以将圆柱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直接将其底面、侧面拆分开来,然后放置在平面上。通过对圆柱体的底面、侧面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圆柱体其实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跟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接着画出这样一份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延展开来,利用曾经学习过的长方形面积与周长计算公式、圆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等,找到圆柱体底面、侧面之间的关系。学生研究的过程就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结构上添砖加瓦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3.4 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
(1)要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要明确哪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导图,或是哪个类型的知识点使用导图,不可模糊不清。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和思维导图之间的特点和关系,提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准确度。另外,还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多样地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简化知识问题,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
(2)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确定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在归纳课堂知识点、总结知识特点的时候,可以使用一次性呈现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协助学生巩固所学,使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点的内涵;在概念课、新授课或习题课上,适合使用顺序呈现的方式,结合知识点的讲解进度,促进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具体学情,采取更加灵活创新的表现形式呈现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通过思维导图这类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引领学生深刻认知知识内涵,串联各个知识点。教师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构架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顺利掌握知识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由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寇雅栋.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171-172.
[2]王婷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析[J].家长,2021(15):24-25.
[3]龚雪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