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刘斌
[导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其能力和思维的培养
        刘斌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215028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其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本文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数学建模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合理运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其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建模思想,先要向学生传达一种意识,那就是借助数学建模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当其认识到这一思想的重要性,才会在课堂中更加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培养建模思想,让其学会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模型,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加强数学与外部空间的联系[1]。举例来说,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建模思想来引导其掌握新的知识。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如“今天老师带了一幅图片,谁能说说图片中画了什么呢?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看小朋友们正在开展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根据这些信息大家可以想到什么问题呢?”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关联,以便更好的运用建模思想,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合理使用数学建模思想,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但仍有一部分抽象性较强的知识,而小学生自身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理解抽象性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讲解这类知识时,可以合理运用数学建模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运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来展开讲解,从而更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2]。举例来说,在学习《厘米和米》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是让学生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cm的长度观念;第二则是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合理利用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在新课导入环节先创设问题情境,如:“同学们,拿出数学书和练习册,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用尺子测量长短,既可以引出课题,又能锻炼其实践能力。


        三、对数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促进建模能力提升
        部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解决问题或是理解概念知识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授课中对数学内容展开合理的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行为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建模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最好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其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3]。举例来说,在学习《表内除法(一)》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除法与过去学过的加减法和乘法不同,除法的意义更加抽象,也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除法知识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理解其意义,以便其更好的掌握除法知识点。在建立除法数学模型前,学生要先理解分均分的意义和方法,教师应组织“分一分”的活动,让其了解到什么是平均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具体事物进行平均分。当学生掌握“平均分”的理念后,教师则要继续引导其思考,如何平均分才能更简便,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经过总结和优化后,学生就会意识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口诀”来解决。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习题或是实践活动,来对学生思维进一步优化,从而加深其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四、在小组学习中深化建模思想,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而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便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讨论过程的质量会本就直接关系到课堂整体质量,高效的讨论可以让其思维更阿基活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其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趣味性,又可以深化学生的建模思想。举例来说,在学习《表内乘法(一)》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基础,创设大量与“同数相加”有关的现实情境,在加法与乘法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有效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让其更加明白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为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其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其在应用中进一步灵活四则运算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学这一学科中有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这也决定了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知识点。而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一架桥梁,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明确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合理运用建模思想,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岩.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建模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0(36):75-76.
        [2]胡杰.小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S1):29-30.
        [3]徐宁.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0(36):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