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物理解题中的构建理想模型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杨义锋
[导读] 构建理想模型法是对物理现象、本质规律探索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现实的物质转化为理想的模型
        杨义锋
        潜江市园林一中     433100
        摘要:构建理想模型法是对物理现象、本质规律探索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现实的物质转化为理想的模型,促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物理解题时,更容易分析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一步步的深入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模型法;解题能力
        引言:中学物理中的一些定律、问题的分析都是基于构建理想的模型上进行的,而构建理想模型法解题也具备抽象性、近似性、相对性和局限性等特点,凸显的是问题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在解题中对次要的因素进行理想化分析,针对不同的物理问题构建不同的理想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一、找出物理问题的题干中物理对象及关系,初步建立理想模型
        中学物理问题的出题方式,往往不仅是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物理规律的掌握运用,而是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建模能力,物理问题的题干不会直接阐述物理对象中所含有隐形条件及物理对象之间的关系,甚至题干中还会出现许多干扰的因素,影响到的学生分析问题,而构建理想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的排除干扰因素,理想化干扰因素,对问题主要因素、问题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而区分识别物理问题的题干中干扰因素,正确的找出物理问题的物理对象及对象关系是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初步搭建理想模型,完成解题过程的重要过程。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及进度,设置物理问题,让学生先学会找到所有的物理对象及物理关系,对题干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再找出次要的、干扰的因素,进行理想化建模,帮助学生更简单的分析物理问题,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中学物理有关“力”、“运动和力”的相关物理问题的解决中,物理问题的题干中往往含有多个物理对象及物理关系,需要学生能够找准物理对象及物理关系,进行理想化的建模,排除干扰的因素,分析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物理问题“如图一,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四个选项,学生在解题当中需要具体的分析物体“小车与木块”的受力情况,题干直接示意不用考虑空气阻力的因素,那么学生可以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物体间的摩擦力、重力、压力等物理关系,学生通过建立理想化的受力分析,将木块作为主要因素,找出其受力情况,理想化次要的摩擦力等因素,只考虑“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及小车对其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找出正确的答案C。由此可见,正确的找到题干信息主要、次要因素,构建理想模型的重要性。
        
        图一
二、针对物理问题的具体过程构建理想模型,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难度并不小,学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分析问题中的物理对象,还要针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具体应用的物理知识点,进而解题,所以构建理想模型的方法还需要结合物理问题的具体情景、过程进行抽象建模,以达成简化物理问题,针对性分析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建立理想模型之后,快速的对应所学物理知识点,解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物理专题,引导学生解题,而在教师的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谈一谈自己构建理想模型的过程,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促使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加强,物理问题建模意识逐渐形成。
        例如在中学物理有关“力”、“运动和力”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设计相应的知识点专题,其中物理问题中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点的考查外,还有一些较为复杂“运动和力”受力问题,问题中的作用对象不止一个,学生需要认真分析物理的过程,构建理想模型,才能快速分析。如专题中有这样一道问题“②如图二所示,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A、B间摩擦力F1和B、水平面C间摩擦力F2的关系”,学生在解题时,猛然间无从下手,但只要能够针对物理对象的过程进行理想模型的构建,则可以快速的分析具体的受力情况,如先将物体A作为对象构建模型,根据匀速运动,合力为零,平衡条件得知物体A不受摩擦力,F1为0。之后再将物体A和B作为的整体对象,分析其整体的受力过程,构建理想模型,依据力的平衡,可以快速得出F2不为0。之后教师讲评时,可以适当的让一些学生讲述自己的建模过程,提升学生的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图二
三、针对物理问题的类型构建理想模型,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在物理问题的解题中构建理想模型的多样,主要分为实体理想模型、介质理想模型、条件模型、系统模型、运动过程模型,在一个物理问题中有可能需要学生针对性的构建多类理想模型分析问题,所以教师可以专门设置物理问题模型构建的方法的系统化教学,依据物理知识点常常出现的各个类型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建模的方法,能够灵活的运用理想建模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的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在中学物理有关“电路、电学”等物理知识如电流、电压,电路的串并联之后,教师专门设置了一节相关知识点构建理想模型解题的教学课堂,比如在正确识别电路串并联、电路的出现短路、断路时,用到的一种“去表法、拆除法”等,其实便是一种理想模型构建方法,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理想的建模、假设,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分析物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个,促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判断电路串并联情况、短路、断路状况,进而解决相应的电路问题,学生也在针对性的类型问题、理想模型构建方法的系统化的学习中,构建理想模型方法的运用网络,促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针对物理问题的类型构建理想模型,提升学生解题能力、针对物理问题的具体过程构建理想模型,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等策略,组织开展各类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熟练应用构建理想模型法,
参考文献:
        [1] 胡金毕. 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理想模型分析两个实例的启示[J]. 物理通报, 2020(S1).
        [2] 邱守强. 高中物理理想化过程模型建构的路径研究[D]. 伊犁师范大学, 2019.
        [3] 王红瑛. 新课标中学物理问题解题方法研究[J]. 明日, 2019, 000(006):0103-0103.
        [4] 郭洁. 高中物理解题中审题的"三要点"[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20):P.93-93.
        杨义锋(1970,11-)男,湖北潜江,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