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范云伟
[导读]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让思想史教学不再流于形式
        范云伟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二中学   邮编:051430
        摘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让思想史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注重理解和认识“思想”的整个过程,真正落实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有思想的现代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想史;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1 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节奏过快,学生难以适应
        在当前的许多高中数学课堂之上,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压力大,教学进度过快的情况,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味的向前推进教学进度,课堂节奏普遍较快,这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极难适应的,因为学生在历史学科之外,还要同时兼顾到其他数门学科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时间很紧张,任务也很繁重,不论是对学生的心态调节,还是能力的要求都很高,许多学生可能就在这种高强度的信息环境之下逐渐丧失自信,学习主动性也会一再降低,影响核心素养的建立。
1.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缺乏长期性
        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授课方面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刻板的情况,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进度也不会受到影响,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极大的受到打击,再这样单一无趣的课堂环境下,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历史上课的长期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长期性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消极的副作用。学生的数学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的措施
2.1 立足教师自身,提升学科底蕴
        提升学科底蕴是思想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教师提出的双重要求。因此,教师须立足自身,努力加强历史专业的积累,对课程中涉及的史学暨思想史内容自己先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有了充分的积淀、储备,才能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思想内涵,设计和实施课程时才有权衡轻重深浅的能力和空间。譬如无论在原人教版还是最新的统编版教材中,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均同属一课,但学习起来却总有一种分离感,难以架起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想建立起这个“联系”,必须通过阅读相关史学著作,掌握文艺复兴中的“自由”、“平等”等人文主义主张,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体现的关联和异同。即马丁·路德将文艺复兴兴起的“自由”思想延伸到宗教领域,主张人人都有阅读并解释《圣经》的权利,并肯定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性,反对禁欲苦行,主张人们追求现世的享乐,可以过任何世俗的生活,藉以使信徒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享有世俗行为的自由与精神的自由;同样马丁·路德又应用了“平等”思想,指出人们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上帝的召唤和旨意。只有教师首先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教材背后的知识”,才有可能凭借自己的专业所得,引导学生透彻地认识马丁·路德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意义。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积累,深入思想史的“腹地”,挖掘思想史的深刻内涵,是上好一堂思想史课程的第一步。
2.2 重视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
        历史教材中,知识点较为精炼,然而思想史较为复杂,教师只按照书中内容讲解,学生理解颇为困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度挖掘书中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整合历史教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学习效果得以提升。例如:关于《宋明理学》这一内容,在这一课中专用名词居多,学生理解其思想较为困难,按照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知识教学时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更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天理为万物之根本对应世界观;格物致知对应认识论;存天理对应方法论,在程朱理学中伦理道德以及天理建立联系,学生能快速掌握历史概念。所以,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知识,学生不仅能复习旧知识,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从而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2.3 营建生本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思想史重在经过思维的过程,理解体会人类历史上各种思潮的涌动和流变。因此,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和思维水平,就无法充分发挥思想史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平台作用。然而在历史教学的常态课堂上,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仍是主流。由于缺少基本的交互,往往使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思维活力。而这一问题在思想史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学习者理解思想的过程必定不是消极接受教材或教师表述的过程,而是自身体会与思想的产生与运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思想史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要达成这一效果,应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营造与历史、思想展开对话的有效切入口。因为“当遥远的知识和身边的现实人发生了密切联系,枯燥的历史知识和生动的生活课程资源结合在一起时,那么,‘死’的历史就会变‘活’,学生就很容易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比如讲述“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出一道“应用题”——“如何用百家思想破解课堂说话现象?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观点和解决办法。”学生针对如何治理课堂纪律问题,可依据法家的严刑峻法、儒家的宽容仁治、或道家无为而治,提出各自观点,从而完成对百家思想的内化过程。这一设问不仅将原本抽象的思想史知识具体化、趣味化,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热情,而且在讨论中,也容易激发学生有效思维和深度思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历史思想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这项问题,在课下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深度发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历史思想史的理解,同时也要深化新型教学观念的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汤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0(46):68.
        [2]陶裕,何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2):36-40.
        [3]马飞.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J].学园,2020,13(09):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