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吴慧明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优化学习效果,旨在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达到彼此互助启迪,共同进步的教学效益
        吴慧明
        单位: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小学 邮编:432917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优化学习效果,旨在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达到彼此互助启迪,共同进步的教学效益。然而,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时,不仅学习效率没有得到提升,还常常会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这不得不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继续探索研究,以此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引言
        打造高效课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人追寻的最高目标。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并努力将学习所获融入我们本土科学教学之中。经过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合理分组讨论,促进交流想象
        小组合作学习是富有个性创意的教学方法,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讨问题。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启发的学习机会,教师在课堂中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分组,发挥群体的优势互补功能,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合作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突出讨论交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科学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索和探知,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助沟通,增强对科学知识要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时,教师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分成6人形式的小组,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教师:“今天我们要展开一次食物旅游,请同学们想一想,当你吃下一粒糖果时,它会经过哪里,它的目的地又是哪里?”要求学生各自展开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学习,探索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主动交流寻求帮助。教师要精准把握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共同完成“绘制消化器官”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面对面地建设性地探讨各自思考的要点,共享知识经验,在合作交流中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和人体的结构功能。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交流兴趣,“猜想食物到哪里去了?”启发学生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分享并描述消化器官的功能,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
        2关注学习动态,驱动探究疑问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互助交流,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和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难点的把握,对于学习新知的学生而言,难免面临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并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扣住学习重点,适当、清晰、简洁地进行讲解帮助各小组学生克服困难突破学习障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问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学习,并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

例如,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时,教师抛出问题后,由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自己提出的疑问,教师:“今天学习水污染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水是怎样受到污染的,有怎样的解决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正确知道什么叫污水,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这杯是厨房用过的水,它是污水吗?”激发学生交流合作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主动探寻并获得证据,通过自来水与污水的对比解决疑问,知道含有的杂质叫作污染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参与进来,教师:“你能说出水是怎么受到污染的吗?”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发散思维探索了解水中含有洗涤剂等杂质。“同学们,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污水?”教师通过疑问的点拨启发,驱使学生去主动查阅资料,了解污水净化中沉淀、过滤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互助学习,虚心听取意见的学习品质,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
        3活动过程完整、学生高效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完整,引问、假设、实验、总结,这些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得出结论后,并不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结束,而是对学生结论汇报的语言组织能力、倾听他人汇报的耐心倾听品质、对自己或他人结论的批判质疑精神培养的开始。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当地岩石种类考察》专题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当地的岩石进行调查,得到了结论后,教师还要开展结论陈述教学活动。如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展示,并进行自己小组的结论陈述,小组内其他学生可以适当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小组的岩石展示与结论陈述耐心倾听,在陈述结束后,进行结论观点上的质疑,如该小组岩石的分类是否正确、展示的岩石与岩石名称是否相对应、陈述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等,礼貌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陈述活动,不仅可以让教学活动有序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去思考、去提问、去发现,同时以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实践体验和相互沟通交流中,探索学习新的知识,由于小学科学主要是以实验操作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驱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讨论出各种新颖的答案,促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共同协作的喜悦和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玉莲.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69-170.
        [2]黄国航.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探析[J].知识文库,2020(1):105.
        [3]钟庆珍.合作学习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