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刘亚男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教师旨在帮助学生接触、了解并且探索自然世界,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探究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刘亚男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教师旨在帮助学生接触、了解并且探索自然世界,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探究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小学科学课堂应当要生活化,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并且最终的目标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研究
        引言:科学本身带有一丝神秘色彩,往往给学生们造成很难学习的刻板印象。只有帮助学生们打破对科学的偏见,才能更好地走近科学。教师采用生活化课堂,将日常生活和科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科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俗的说,要想学好科学,就要从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现象出发,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探索科学奥秘。
        一、让“科学”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于一些奇特的现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生活中一些奇特的现象和教材资料相融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情境作为着手点,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搬到课堂中来。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色彩的,通过生活化课堂去唤醒学生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寓教于乐,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瓶水》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液体,如油、牛奶、果味饮料、纯净水等,将它们用相同的瓶子装好并摆放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观察其他液体与纯净水之间的区别并大胆表达出来。如此,面对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液体,学生更容易发现它们在色、味等方面的区别,进而加深对“水的特点”的理解。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学生应该掌握知识和生活相互转换的技能,教育无法完全和生活隔离开来。要想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提升教师的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能力。
   教师们应该让教学资源生活化,加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科学贴近生活,贴近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科学的本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进行实践,还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实践等方式将生活与科学完美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实用性和有趣性,为日后学生们以后学习科学奠定夯实的基础[1]。
        二、让“科学”到生活中去——将理论实践于生活中
        小学科学的最终学习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的乐趣,贴近自然的生活化课堂不仅能够建立起学生们对小学科学的喜爱,还能激发出他们更多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感受科学的魅力。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接触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们热爱学习的积极性,都是教师一直致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当人们沉浸在某个特殊的场景当中,人们所经历事情的记忆将会要比一般情况下产生的记忆更加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应用中,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的时间,和家长保持一个良性的互动,让学生把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科学现象分享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好课后复习工作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通过复习,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检测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是否正确能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知识其实都源自于生活中的奇特现象。例如,在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和我们的生活》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所学科学知识与家长进行分享,让他们在回家后与家长围绕“磁铁在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展开讨论,将科学学习深入渗透到生活中。如此,不仅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让他们更主动地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并展开学习,为后续生活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塑造一个完美的生活化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走向生活。顾名思义,生活化课堂是指教师在讲科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时,往往是通过生活中奇特的现象展开讲解的,当学生们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最终将这些科学的理论性知识合理的利用,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自己观察和独立思考的实践,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向其布置“制作过山车”的实践任务,鼓励他们在合作的状态下结合所学科学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玩过山车的真实经历做“过山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在该状态下,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升,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收获。再者,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评比活动,将学生的作品在生活中进行展览,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践欲望。
        科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学科,仅仅是依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无法全面清晰的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全貌,反而会束缚住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生活化就是要走出课堂,让学生贴近大自然,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多方面多角度的汲取科学知识[2]。当学生们身处环境之中,才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品尝到科学解释生活中奇特现象的趣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科学的乐趣。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贴近大自然,走出书本和课堂,都可以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展开借助于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搬到科学课堂中来,使得科学的教学不同于以前传统教育方式的枯燥,而是贴近生活、走近科学,使教学变得生活化,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和动力,为日后学习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婉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探讨[D].闽南师范大学,2020.
        [2]郭莹莹.小学科学实验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