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中国音乐学院
很荣幸本期请到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前黑鸭子组合成员、独立唱作人、青年音乐教师黄子瑜,首先在这里恭喜黄子瑜老师的全新单曲「坦然的我」全球首发。在做这次专访之前,对于你的定位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因为你做得事情太多,并且标签也太多,无法通过15个字来简单描述您,之所以取《自古音华韵至放眼世界》是因为你从小是学琵琶演奏的并参加了各种国际级的演出,后来加入了黑鸭子演唱组从事演唱事业,再到如今在全球各大互联网平台推出自己的自媒体流行声乐教学频道,以及走上独立唱作人的道路,在你毕业仅仅12年一个生肖轮回的时光中,您就做了如此多的事,真的是不可思议。在你的经历中一定存在很多神秘不为人知的部分,我将通过这次问答式专访来向读者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的你。
您是学习琵琶出身,很多家长都会帮助孩子选钢琴或者小提琴这种乐器,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乐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习琵琶源于作为音乐老师的外婆,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外婆说琵琶可以自弹自唱,还是个民族乐器,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和所有琴童一样经历了枯燥无味的童年,从6岁开始学琴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这12年能让我坚持下去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的付出,一个也是我对于音乐真正的热爱。虽说付出不求回报,但是当回报降临的时候,便会觉得曾经的磨练都是为了这一刻的成就,我也因为琵琶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演出。并且在2010年应中国古典?乐演唱家、中国国学推??使、以?列旅游?使哈辉的邀请,参加了在特拉维夫?特锡安千年遗址举办的《花间?六声·弦诗——哈辉新雅乐演唱会》。让我一次次走向更大的舞台。而让我更喜欢这个乐器的原因是琵琶是弹拨类乐器中演奏技法最多的,分为右手的弹、扫、挑、拂、剔、拍、提、摘,左手的吟、揉、摆、带、擞、打、推,拉等上百种技法。在音乐表现上既可以演奏旋律,又可以演奏和声,并且可以融入Bass的Slap技法来演奏更多的节奏律动,还可以突破中国传统五声音阶概念演奏各种中古调式音阶,是一个可以把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融合起来的乐器。
在学习流行声乐的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经历?
我和绝大多数的声乐爱好者一样,也面临在学习过程中踩雷跳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是不自知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自己没有辨别能力,直到我遇到了我的声乐老师张海玲,她运用的是SLS(Speech Level Singing)系统流行声乐教学体系,像国际上Micheal Jackson、Maria Carey、Adam Lambert等都是使用这个教学体系学习声乐,亚裔中像王力宏、林俊杰、李玟也都是使用的这个体系,张海玲老师也运用这个体系培养出众多像汪苏泷、筷子兄弟、SKG女团等国内艺人。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辨别能力,因为教学方法众多,在认知不足的状况下您很难通过你的知识储备来区分教学方法的真伪,所以有可能在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一种错误的发声方法。同学在这时也许会问那么如何提高认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你的耳朵就是你提高认知最好的工具,而且要对比着听,尤其合唱的时候更能暴露一个人唱功的短板。这种做法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审美,就好比古玩市场,如果您每天看的都是正品,当赝品摆在您眼前的时候,您瞬间就可以识别。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对于速成这种理论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一生都要坚持的事,我到现在仍然每周都去上课。我也尝试过一段时间不上课不练习,来验证自己没有退步这种荒唐的逻辑,但是结果告诉我“吃老本儿”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在黑鸭子组合期间对音乐事业有什么帮助?
在黑鸭子组合期间我觉得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舞台经验和和声编写能力的提高。我在?鸭?组合期间参加演出数百场,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卫视、?东卫视、?东卫视等上星卫视公演,与薛之谦、林宥嘉、蔡依林、华晨宇、凤凰传奇、霍尊等艺?同台合作。每一次演出都是学习的机会,在舞台上你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比如听不到返送,麦克风啸叫等,这都需要舞台经验的积累才能从容应对。并且在演出前如何快速开嗓,如何在特殊状况下无声开嗓,这些经验也只有经历的演出多了才可以总结出来,我也把这方面的技巧通过视频传递给大家。我在黑鸭子组合期间我担任第三声部的演唱,上百首歌曲的和声积累对我在日后创作中的和声编配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一首作品里,人声可以理解是一个重要的乐器,很多时候你的编曲不够丰满,情绪没有起伏,不一定是乐器的安排上出了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是不是人声和和声有问题。此外,在舞台上演出和在家里练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台下的观众和你的互动更有助于对歌曲的理解,这会提高自己对歌曲情感的演绎,而不是单纯机械式的完成技术动作。在黑鸭子组合期间,我几乎在中国全部省份都有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也能和各地方的文艺团体接触,了解当地的一些音乐元素,帮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因为我是少数民族苗族,所以会对小众的音乐文化感兴趣,也希望可以把这些音乐元素在将来融合到自己的作品里。
练习时是练习基本功重要还是作品重要?
乐器练习和声乐练习在时间分配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练习的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乐器练习的初学者我建议基本功和乐曲的练习比例为7:3,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的,如果100%的练习基本功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失去兴趣。如果过了进阶级别,我的建议是把比例反过来调整成3:7,因为在这个阶段练习基本功已经让肌肉记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乐曲的表现力上,此外在这个阶段应该把一整首作品中最高亮的部分单独拿出来练习,分析他的和声用法及节奏类型,并加入到自己的乐句库,这在今后即兴演出或者创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不是仅仅会演奏一首别人的作品。在声乐练习上比重的分配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初学者我的建议是基本功和作品的比例为9:1甚至10:0,如果对于基本功掌握已经很熟练的同学7:3,为什么差距会如此大,其实声带也是一种乐器,而这种乐器不像琵琶或者吉他他是固定的不变的,唱歌时的共鸣腔体好比琵琶的琴箱,而声带好比琴弦,在琵琶上这两个部分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我们唱歌时声带是在变化的,所以基本功的练习就是来增强它的稳定性。在把稳定性练好后,我们可以在自身先天条件的范围内,做各种技术动态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音色。所以在声乐练习时无论什么阶段都应该更加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来保持声带的稳定性。当然练习基本功是很枯燥的,想让练习有趣味性可以试着用分散的时间练习,不要集中时间练习,一是声带无法承受长时间的练习造成声带疲劳,二是如果练习方法错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声带疾病。用零散的时间练习,在练习间隔中可以多去听一些好的作品,带着脑子去揣摩别人的发声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提升练习趣味性的办法。
为什么会涉足自媒体教育这一领域?
我从19年开始在Youtube、Bilibili、西瓜视频等视频平台开始做中视频自媒体——流行声乐教学,同时在我的频道我也不定期更新翻唱作品。因为我在17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在抖音发了一条视频,一天就增加了5万的粉丝,播放量也获得了近千万,这让我很震惊。如果我做流行声乐教学也可以这样吸引粉丝的话,那就可以把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更多人学习到。基于短视频时间的限制,很难在一分钟传达一个教学知识点,所以我把目光转移到了中视频平台。在这些视频平台我把视频控制在10分钟以内,让受众可以用零散时间来接触到SLS流行声乐教学体系。而且之所以会不定期发翻唱视频,这种做法其实也促进了同行之间的竞争,抛砖引玉能让更多的唱教兼备的艺术家来带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如果仅仅教学不去演示作品,学生无法直观的评价老师的唱歌水平,因为经历过太多跳坑踩雷后,在我的教学理念中,唱的好不一定会教的好,但不会唱一定教不好。未来时代一定是互联网的时代,而且无论什么行业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展示自己的技能,所以越早进入相对来说获取流量更容易。
多媒体和直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线下教学有什么优势?
在做自媒体频道前,我也教过线下学生,这种线下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首先在时间上,线下课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模式,很难把学生的时间凑到一起。在空间上,最远的学生也只能在离授课位置10公里的范围内,所以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会被浪费。直播这种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使全国甚至全球的学生都能加入到直播课堂,课后还可以多次回看来强化记忆。在一对一教学时,比较对象只有自己,有的学生可能在每一堂课犯的错误都不一样,但是在直播课堂学生轮流上麦做练习,在自己不上麦的时候可以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老师也能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建立社群,同学们完成作业上传至社群,可以互相听到别人的作业,自己独立思考别人和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带着疑问再次进入课堂,这种模式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因为是声乐教学,所以开始的时候互联网在一些细节呈现上不如线下面对面教学来的直观,比如监听设备的频段缺失会让很多声乐老师误认为是学生共鸣腔体没有打开,造成错误的判断。但是因为自己从事音乐创作,工作室的监听音箱和话筒都是专业级的,这样在听觉和声音呈现上也是专业的标准。而且在学生交作业后我也会把音频拖入DAW(数字音频工作站)中,对照频谱表再次确认。而这种教学方式是基于我的经历和对于音乐制作的掌握,通过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分析,融合自己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和练习技巧,更多的是独立判断问题的方法。现在因为直播平台的发展,在OBS推流的稳定性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在目前我的课堂上还没出现过因为带宽问题影响上课的状况。正值疫情期间,这种上课方式也避免了人之间的接触。
台前的音乐人和幕后的教师这两件事矛盾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推荐给大家我喜欢的艺术家、伯克利大学的吉他教师、Funk吉他手必修曲目「Just Funky」的作者Tomo Fujita,如果这些标签您还知道他是谁,那么提到他的得意弟子,大家就耳熟能详了——他就是四届格莱美最佳男歌手John Mayer。那么您的这个问题我相信已经有答案了,非但不矛盾而且会一个经历过实践的歌手更懂得如何去教学。在一次次演出后歌手会总结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技能提高的同时,也积攒了大量的纠错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此外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您会被动接触到大量的教学信息,只有自己亲自去验证过的理论我才会传授给我的学生,而验证的方式就是我的练习过程以及舞台演出经验。如果仅仅学会了发声理论,却不去实践这样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在教学中我也鼓励我的学生去参加各种比赛,甚至无论多么小的演出机会都要去争取,因为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您是如何在音乐领域做到国际化的?
这个我想从教学和创作两个不同的领域来聊下。教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我认为是一个双向过程,在教的同时也在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事情,你需要全球获取教育信息,但在教学中如果想做到国际化,就需要运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这样才能跨越地域的限制,而SLS这种教学方式来自欧美,因为亚裔人群发声和咬字方式的不同,所以需要做更多的结合,我也在教学中总结出了更适合亚裔的教学方式,目前我的每一期声音整形室训练营都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海外学员。我们也在搭建自己的教学平台来克服一些技术和支付方面的困难。而在创作上如果想要做到国际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各国的艺术家合作,我的全新单曲「坦然的我」中,键盘手和鼓手是来自中国的,吉他手和贝斯手是来自美国的,混音工程师和母带工程师是来自荷兰的,在创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灵感和磨合,很多朋友会认为语言沟通是合作中最大的障碍,其实不然,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个简单的音频条大家就可以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独家剧透一下,我的下一首作品也会和来自韩国的BTS防弹少年团的制作人Aim Strings团队进行合作。另外在创作之外可以多做一些即兴的练习,比如听到一些好的作品可以试着去网络上找一下缺少其中一个乐器的伴奏,来试着发挥一下自己的想法。这个要远远好于找谱子去弹会一首曲子。根据2018年美国的华裔艺术领域工作报告,在音乐人和歌手方面的就业比重仅仅占了1.5%,在这个领域的国际化上华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在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方面来为音乐的国际化做贡献。
作为独立创作人,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从小学习琵琶,让我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了很深的了解,琵琶是虽然是旋律兼容伴奏的乐器,但是在演奏中更多的时候充当一种旋律乐器,所以在旋律上我有很强的敏感性,可能这种敏感性让我在旋律创作上可以有更多的灵感。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节奏与和声,尤其是在欧美流行音乐中,这两项的比重几乎占到了90%,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音乐明明觉得旋律很普通,甚至听了数遍都没有记住,但是仍然觉得很好听。如果我可以重新学一次音乐,那么我第一个最想学的乐器应该是打鼓,节奏是一首音乐的骨骼,律动决定了一首音乐的风格。然后第二样乐器我想学习的是和声乐器,在吉他和键盘中我应该会更倾向键盘,之所以说键盘没说钢琴,是因为提到钢琴大家想到的更多是趋于古典风格的音乐,而键盘可以弹奏的不仅仅是古典音乐,还有更多的可能,像电钢、管风琴、合成器都是用键盘这个乐器来演奏的,而且能呈现出更多的音乐风格,此外键盘也是和声乐器,和声就好像我们的身体的器官、肌肉,可以展现出音乐的情绪起伏,让听着能直观的感受到您表达的内容。不同和声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这种色彩变换可以营造起伏的感觉,正是因为这种起伏产生了音乐的美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希望大家不要偏科,节奏、和声、旋律缺一不可,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感谢黄子瑜老师分享自己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也鞭辟入里的为大家提供了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建议。从子瑜老师的经历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挑战自己的音乐人。并一直致力于连接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研究,通过音乐这个手段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此外她还积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互联网平台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来促进音乐行业的正向快速发展。在此希望黄子瑜老师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也欢迎再次做客「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