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为魂,差异发展”下的校本法治课程的开发——以《未成年人保护之学校篇》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杨波
[导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

        杨波
        单位: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 邮编:315300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中渗透法治理念既是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也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关键。笔者以《未成年人保护之学校篇》为例,深入探讨“人和为魂,差异发展”办学理念下的校本法治课程的开发建设。
        关键词:办学理念;校本法治课程;未成年人保护
        一、“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具有导向功能
        “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是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培养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学校向前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根本。在新时期下,教育应更注重以人为本,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引导,在保护中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树立人和为魂,差异发展办学理念有利于更好地明确教学的方向,履行保护职责,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认同,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
        (二)具有感召功能
        办学理念作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能够对人们产生一种约束作用,并内化于人们的意识和心灵中,转变为一种行为准则,让人们不自觉的遵守这种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办学理念具有感召功能,能够通过意识形态改变的人们行为举止,且这种感召是从内到外的。未成年人本身心智较为幼稚,需要正确理念指导学习和生活。
        “人和”文化概括为:知识、明礼、健康,知识是教育的根本;明礼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健康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人和”文化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校园生活进行全面指导,“人和为魂”的办学理念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展现学生的个人长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弘扬学校正能量,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具有辐射功能
        “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具有辐射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与周围社区、整个社会的文化交流、合作,学校承担着文化资源的辐射和教育职责,教育不再局限于本校、本地区和本省,而是辐射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同时,办学理念促使学校主动进行课程改革、校风构建,保证教育教学内容与办学理念相一致,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与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共同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1]。
        (四)具有识别功能
        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对内是凝聚力,团结力的体现。“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不仅能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人们的共鸣。同时,也是人们辨别学校文化品牌的根本标志,这种识别功能促使学校最大限度上建立自己特有教学体系和教学特色,加紧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增加教学评价等等,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
        二、“人和为魂,差异发展”下的校本法治课程建设
        (一)建设原则
        要想“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得到全面落实,就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解放。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还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情况,统筹考虑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学校的课程实效,促进学校综合教育能力的提升,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推动新时期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发展。
        (二)法治理念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应注重法治观念的构建和解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学生法律意识,进行课程开发,实现“人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懂法、用法、尊法。在新时期下,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宪法法律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良法善治和德法共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对法治部分的增加,社会普法节目更是数不胜数。最主要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七年级到九年级一脉相承,但也因为法治知识分布零散、法治知识体系建构不完整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举步维艰。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提高法治观念的渗透和讲授,更多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基本要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取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法治素材,注重学生的法治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生活和学习体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发展[2]。进而通过校本法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体验中构建起完整的法治知识体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品质,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三)课程改革
        1.课时安排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不同课程的周教学课时总量不同,在不减少其他副科的课时基础上,比如,艺术、音乐等,合理调整课时安排,按照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开展长短课的形式,将“人和”与道德与法治课相结合,在法律知识教学板块,将课时分为30分钟的基础课程和15分钟的自主阅读训练,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第二种方式,组织教务人员利用晨会或班会进行“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课程研讨会,制定相应的“人和”教育读本教材。第三种方式,使用校本教材开设校本法治拓展课,初二学年设置5章,12节,24节课时进行教授,提高学生“人和为魂,差异发展”下的法治素养。具体课堂流程设计如下:
     

        2.学习方式
        2.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授课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立足于“人和”文化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讲解,让学生充当“小教师”,通过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2合作式学习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课堂小组学习和合作的比例,优化教学配置,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合作式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协同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组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内核,有利于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法治观念的培养。
        
        3.学习空间
        学校可以将学校空间进行划分,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比如,将教室分为具体的功能区,如资料查找区,作品展示区等,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校园区域分成几大板块,如教学楼为学习活动空间,看书、写作业、学习等,操场及其他空闲区域为休闲空间,做运动、玩游戏等,图书馆为阅读空间,独处等。
        4.读本阅读
        道德与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出现许多违法乱纪的现象,而加强读本阅读能够充分发挥读物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约束自身行为。
        三、学校保护的概念
        学校保护指学校在职能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在校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这里所指的学校包括普通中学、小学,各类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幼儿园等。学校保护实施的主体为学校和学校内部的全体教职员以及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教职员具体指学校工作的领导、教师和职员,教育机构同上;学校保护的对象是在校接受教育和应当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以及幼儿;学校保护的核心为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学校以及教职员承担着对未成年保护的义务和教育的职责;学校保护不同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学校保护重点是“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在庇护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保护,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行校本法治课程开发,除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更好的履行学校保护职责,开设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课程。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制定更多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四、学校保护的措施
        (一)在校学习讲安全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保护的相关规定,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构建,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贡献一份力量,教研组全体学科教师对未成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详细探讨,共同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法治教育,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要积极主动的接受安全方面的讲解,提高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思维、认知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3]。
        (二)受教育既是权力也是义务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学校以及学校教职工的保护意识,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不得疏忽职守,随意剥夺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更不能滥用职权,对学生进行处罚。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加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意识,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时间。比如,学校应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包括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三)校园欺凌要防范
        加强校园管理,近年来越来越猖獗的学校霸凌事件,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并要求各班组织专题班会,讲解应对校园欺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反欺凌意识,这样才能更好进行学校保护。
        结尾
        “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能够让学校和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拓宽思维的局限,引领学校走向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的潜能。而基于此开发的校本法治课程,其核心价值和内涵不言而喻,法治建设作为学业课程的扩充,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个人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不仅要从学科特点出发,还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阶段,统筹规划,进而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虞国新. "人和为魂,差异发展"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7(005):102-105.
        [2]赵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 高考, 2017.
        [3]王洪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几点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000(005):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