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代志红
[导读]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
        代志红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红旗实验小学    423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学习有效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部分教师采取了在教学过程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模式低效的原因
        (一)教师教育理念传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思维固化现象,对于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意识不足,从而阻碍了课堂教学革新的发展进程。教师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理解不足,所以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尝试。除部分教师教学思维传统固化之外,还存在教师在开展小学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只是出于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核,对于教学过程设计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没有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科学核心意义。
        (二)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
        从小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兴趣点过于兴奋,从而不能很好地对知识进行理性思考与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自主表现意识过强或者参与性过低的两种极端情况,从而降低了小学合作教学的有效性。不论是盲目表现或者学习抵触心理,都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状态不健康的表现。由于在小学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职能分布大多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第一负责人,会导致能力强的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表现和锻炼机会,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的表现机会较少,从而对数学自主学习活动丧失信心与兴趣,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压力过大负担。
        (三)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
        小学数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以及提升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当清楚认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主要的教学活动目标与教学活动应当如何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教学现象存在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气氛过于热闹但是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并不清晰,从而丧失了小组合作教学的主要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
        (一)革新教师教学思想,科学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革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小学合作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将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现状,要从学生的性别、数学学习程度、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职责,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自身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知,结合自身学习发展的长处与优势,有效提高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数学学习压力
        教师在创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生活,将数学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正方形与长方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物品有哪些,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图形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对相关数学任务的合作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与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压力。教师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确定学生在小组内的职责和任务,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合理设置教学结构
        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自身在课堂中的学习独立性,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例如,在立方体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制作立方体模型的教学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相关立体模型,通过小组成员对于立方体相关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把握,共同制作相关数学模型,不仅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发展意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开展同年级间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成果活动,将同年级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相互展示,从而全面提升同年级间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与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延时解答。
        三、结语
        小组合作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探究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并且,教师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0(24).
[2]庄嘉娴.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