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的精准描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赵轩冉
[导读] 布鲁姆也曾经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赵轩冉
        (深圳市平冈中学,广东深圳  518116)

         【摘要】布鲁姆也曾经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学时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或学习目标为导向,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有了方向,教学结束时就有充实的收获。一线教师对目标陈述技术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课基本原理的把握、专业知识的建构、学科观点的表达、学科思维的凝练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教师要重视学习目标的精准描述,探索高质量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习目标;化学课堂教学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学习目标的必要性
        古罗马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不知道将要驶向哪个港口的时候,风怎么吹都对你不利”。教学也是如此。布鲁姆也曾经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学时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或学习目标为导向,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有了方向,教学结束时就有充实的收获。

(二)当前陈述学习目标时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主体混乱
        是指教学目标陈述过程中,主体不确定,教学目标某一项的主体是教师,而另一项的主体是学生。
        2.选词不当
        是指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选用了一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并未列举的动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培养”、“激发”、“提高”、“学习”等。
        3.目标陈述不规范
        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目标陈述不规范。通常只有知识对象描述,而目标实现的条件、目标达成的检测要求均没有体现。
        4.无法量化,评价
        无法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和评价。例如,如何判定学生是否了解、认识。

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的教学目标


        出现的问题分析:目标第一、二和三条中的主体为学生,第四、五条的目标主体为教师,主体混乱;很多目标中没有体现条件;第一条中“了解”如何表现,“认识”如何衡量。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线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较多的使用课件(PPT),而教案的书写越来越少,导致教案撰写的陌生度提高。对目标陈述技术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

(四)正确清晰的学习目标的作用
        导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学会做什么,从而激发为自己学习的成功负责的学习动机。
        导教:目标包含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认知策略,从而促成教师为教学的成功负责的职业愿望。
        导测评:目标包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根据目标可以编写测验题;听评课最可靠最客观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促成评价者为课堂效益负责的测评期望。
        导评课:听课教师一看到教学目标,就知道从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与教学活动展开情况进行课堂观察。
        总之,目标陈述是为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提供保证和服务的。

二、研究中主要的做法和经验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怎么制定明确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呢?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学习目标的精准描述。

(一)教学价值、内容分析
        先从研读课标、考纲、教材开始,把握好整个模块的体系,每个知识点的功能与价值,即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它承载了化学学科的哪些方面的学科思想和核心观念;这些知识是如何整体规划,逐级实现的;教材又是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课程内容的?以一节课为例,要分析本课题(或节)相关课标内容的价值分析(如学科价值、应用价值、学生认知发展价值等)、教材分析(如教学目标、课时划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理解透彻了,才能把握好这节课的核心思想,才能找到这节课的目的。

(二)学习者分析
        应该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基础和起点,才能选准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我们的学生,初中时基础就比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知道如何阅读化学课本、记笔记、复习等等,学习新内容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支持,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指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降低目标要求,尽量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上他原有的认知起点。此外,还要关注知识本身的认知基础、关键点、障碍点与发展点,从学生的已有发展区慢慢引入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的无缝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知识构建。

(三)学习目标的精准描述
        在叙写时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学习目标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学习目标的精准描述有五大构成要素:
学习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学习内容: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
行为表征(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表现程度(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以下案例的目标就比较合理:

        学习目标的正确陈述,要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说出碘单质的一些特性”、“举例说明碳酸氢钠的用途”、“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可量化,可检验的行为动词,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是课堂效率的有效检验准则。所以根据精准学习目标描述,可以准确进行课堂评估,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
        如下,是针对学习目标精准描述后设计的课堂评估与作业设计。

三、研究的成效
(一)解决了现在存在的关于学习目标叙述的问题
        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如“通过实验观察与结论,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2.行为动词
        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可量化,可检验的行为动词,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是课堂效率的有效检验准则。所以精准学习目标描述,一般可选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词语。
        3.行为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周期表中……”;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表现程度——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至少例举一种事实来证实第三周期的的性质递变”等。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可以回答出一种也可以多种。
        
(二)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新的学习目标强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未来的课程中,知识将由三部分构成,即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本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组成。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三)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主导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根本没有丝毫灵活的余地。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听讲——记忆——再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一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改革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精准描述学习目标,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精准学习目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王后雄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中曾经提到: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没有重点目标的教学则是低效率的教学, 目标错误的教学是误人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唯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习目标精准描述会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