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唐晓毅
[导读]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某一方面的学习所能具备的一种可以满足自己终身发展的目标,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品格
        唐晓毅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610037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某一方面的学习所能具备的一种可以满足自己终身发展的目标,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品格。随着人们对教育行业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健康的品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现阶段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内容和题干背景展开了充分的分析,就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考化学;核心素养
        试题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一时间,“核心素养”成为全国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育逐渐成为新时代高考化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下面,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对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讨论,并结合近年来高考化学题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等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对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占据了极高的地位。虽然大多数地区的化学教育是从初三年级才开始的,相较于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短,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接收能力不强。而化学这一门学科承担了人类对未来资源问题的解决、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产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在高中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学科水平。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也是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的、整体性的学科学习,培养学生有关化学学科的思维和能力,锻炼其有关该学科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就化学学科而言,其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对宏观化学现象和微观化学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变化的视角看待化学现象的思维、良好的推理能力和模型认知的思维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和创新的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分别从学习的思想、实践和价值层面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高考化学的背景
        通过对新旧版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体系中提炼学科的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成为现阶段化学教育的一项重点任务,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水平,坚持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考查,是现阶段高考的首要目的。
        近几年的高考仍旧沿用了传统的出卷模式,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全国卷,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则自主命题。全国卷又分为I、II、III三套不同的卷子,每套卷子有几个不同的省份使用。因此,本研究从全国卷的内容入手开展分析,希望研究的成果可以适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和学生。

就现阶段的研究而言,大多数专家或研究人员都从命题的难度和深度等对卷子的内容进行了考查和分析,但很少有教师从核心素养角度开展对试题的研究,因此可供参考的文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作为我国对人才能力考核的一项重要方式,高考应该作为一个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标杆,在新课标改革后,高考的试题内容应该充分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三、基于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水平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这一环节主要指的是通过从物质形态或变化等宏观化学现象入手,对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物质及现象的分析方法和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进行表述的能力进行考查,同时,考查学生对微观物质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物质的构成和相关的化学性质等。近年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对物质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方面的核心素养考查较为频繁。例如2018年的全国I卷中曾经通过对Li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析,回答有关Li原子的各种问题,描绘L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和对其半径大小进行充分的分析。这一题目的设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微观物质结构的理解能力和宏观物质性质的分析能力,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与实际联系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考查。
        (二)变化的观念与平衡的思想
        在化学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微观粒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而物质的转化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并且反应的时间、温度、压强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对该反应产生着一系列的影响。例如,2018年全国I卷中某一题目涉及了N2O5绿色硝化反应的分析和拓展,首先对该物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再对该方程的平衡条件进行拓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物质的变化与平衡是相辅相成的,考查了学生对变化思维的掌握程度。
        (三)证据推理和模型的认知
        化学的学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针对高考化学题目而言,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可以从实际出发,选取近年的热点话题,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在2018年全国I卷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采用Na2SO3进行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利用NaHSO3通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对实验材料进行制定,等等。这道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反应知识的掌握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将上述物质与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进行类比,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反应内容进行变通。
        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不但深化,高考化学中的考点和内容逐渐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靠拢,通过将生涩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紧密的结合,高考化学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这也为高中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将材料的制备工艺、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治理技术和方法进行考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此爱上化学,以化学为自身的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春,江合佩.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及能力结构水平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0):3-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