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苗永丹
[导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苗永丹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361026
        摘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更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喜欢美术,乐于表现。小学美术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分层教学;差异化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应用教学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未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绘画练习空间。如此,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无法将其内化为自身技能,无法真正提高综合能力。
        (二)过于关注结果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出现了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行为。他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美术考试成绩,在授课时反复讲解怎样能够拿到高分,并不关心其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甚至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核心素养的形成受到限制。
        (三)教师主导地位过强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过强,容易造成课堂主体不明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制约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美术作品缺少个性化表达。此外,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差异性被忽略,均衡发展变得十分困难。
        二、小学美术课堂目标差异性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教学体系不健全
        美术教师在日常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应内容讲解度不够,学生在课堂内对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导致课堂教学呈现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美术学习成果学习素养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进步脚步,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综合发展。
        (二)美术资源投入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美术课堂主要让学生自由绘画方式为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枯燥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不强,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掌握度不足。课堂教学难以融入丰富的资源,课堂教学过程难以具备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方式投入,限制了学生的进步,阻碍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完善。
        (三)传统教学观念束缚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束缚,对思想模式的转变积极性不高,课堂内主要采用传统方法完成抽象美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难以通过深层次方法完成知识学习。教师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传统式的思想理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能力,不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力,不利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四、小学美术课堂目标差异性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科学布置任务目标
        分层匹配任务目标是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初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之后,可以为其布置不同的任务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参考对学生的初始评价,为他们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对自身的了解调整自己的目标,双方共同协商,最终确定学习任务。在任务目标明确之后,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完成得比较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他们的目标难度,向其布置高一层级的任务,以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任务完成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询问他们对任务的感受,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性地降低任务难度,以难度适中的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避免他们因自信心受挫而出现厌倦学习的现象。

教师应不受课程大纲的限制,避免过度依赖教材大纲,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细分目标内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
        (二)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落实递进式分层教学工作,首先应从学生出发。小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程度和生长环境的不同,经常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教师应意识到他们的这一区别,并及时根据其心理特征、行为指向有针对性地落实递进式分层教学工作。事实上,这是对“因材施教”的优化,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在分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坚守分层教学理念,即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潜能和发展空间,他们是平等的,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分层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更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区别对待。秉承这一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将其进行简单分层,并不断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成效调整学生的层次,以适当地激发他们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积极性。
        (三)布置分层实践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需要以实践活动为支撑。教师在讲述完基础的绘画注意事项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进行独立创作,以此提高他们的应用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深化其美术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以此拓展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策略
        1.评价注重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学习成果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加真实,更有成效。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风来了”一节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公园、社区、农村、野外等场地,观察不同级别风下花草树木的变化。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风”为主题的美术竞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淋漓尽致第发挥出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师在评价时,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再在学生完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2.评价标准分层
        不同的学生间具有极强的差异性,而同一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这也正是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教师在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应将学生按其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等,结合学习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针对有的学生没创意、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的学生动作利索、有的学生动作缓慢等,教师应结合该学生的学习层次,完善激励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
        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起到更好的评价作用。首先,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自评能让学生再次认真思考自己的作品,从而挖掘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正。互评让学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此外,家长辅助评价也可以成为发展性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家长的评价对孩子同样重要。教育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在教育中也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和家长多沟通,结合家长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改革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平台和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长,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领略美术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不同维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获取成长,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是,教师仍需探索课堂教学的其他方式,通过美术课堂学习,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尤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0(01):148-149.
        [2]张翕.趣味编织——谈小学民间美术特色社团的创建[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