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与初中音乐民歌学习的融合探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于彩雯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对学生德、育、体、美、劳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在初中音乐民歌课堂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大幅度实现素质教育
        于彩雯
        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梅香学校 518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对学生德、育、体、美、劳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在初中音乐民歌课堂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大幅度实现素质教育。现阶段关于音乐教学的认识太过片面,认为学生通过学习仅仅可以掌握音律,不至于唱歌过分跑调,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是存在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对培养学生听觉、审美、气质、艺术感都有着巨大帮助。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初中音乐;民歌学习;融合
前言:
        本文中所探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著名音乐家奥尔夫做创作的一种全新音乐教学体系,它所强调的是教学应从音乐产生的本源以及本质出发,对近代的学校提供了莫大帮助。首先是此种手段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更加新颖、有趣,使得学生主动接触音乐、了解音乐,课堂氛围浓厚。
一、民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将节奏作为教学的重要元素,如果在初中音乐民歌中融入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当然节奏也是教师入手学生的关键。例如:《青春舞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遍调中的音符,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捉摸音律,并将关键部分反复播放,或者使用乐器敲打,让学生掌握总体的节奏,以此慢慢锻炼节奏感的形成。接下来进行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中亚细亚草原上,体会作者的心情,在歌唱时要注意语调的起伏以及速度和力度,以此强化音乐的表达能力。由此,对学生的培养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是,对节奏的认识有所加深;二是,进行了声部的练习和集体演唱,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细致化,可见其中的优势。
        再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彝族民歌,它所表现的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淳朴、热情的性格和生活,教师可以使用声势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现这首歌曲的美妙之处。首先了解《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多段体结构,第一段所表达的是“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歌曲同义,也是主旋律;第二段是唱歌和舞蹈连接一块的,可以引申为欢快;第三段是情趣高昂,旋律快慢有劲,在结尾也是以“兴奋”的状态结束。其实,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声势表演,不用设置规定的动作,学生可凭感觉活动,在过程中也可配备相应的乐器,以此来增加课堂的氛围。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欢快、热情的民族歌曲,可以多设计一些打击乐器来增加那种欢快感,或者是“竖笛”“竹笛”之类的轻快乐器,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为两组,一部分为乐器的演奏者;一部分为歌唱者,相互配合完成民歌。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喜闻乐见的民族歌曲,例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等,不仅节奏性强,还具有舞蹈特色,学生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民族舞蹈,以此增加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学习民族音乐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可以从视觉、听觉、节奏、律动入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乐器的使用上,也不要局限于奥尔夫乐器,可以结合国内乐器一起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更具有创新意识,在达到传承目的同时,又增加了外来元素的植入,可谓一举两得。
二、民族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拥有丰富的创新手段,还有对应的乐器,这些乐器在音乐授课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奥尔夫乐器可分为两类:固定高音、无固定高音,第一种是以旋律为主;第二类是起奏目的明显。以下再来介绍固定高音以及无固定高音所代表的具体乐器,固定类的有:音条琴,木质的有高、中、低三个音节;还有金属制的,同样也分为高、中、低三个音节,代表为“小钟琴、钢片琴”。无固定类的有:木质、散响、皮革、金属。


        此次之外,还有一些新奇的音效打击乐,代表有:雷声筒、雨声筒等等。另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鼓励学生创造乐器,便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转换。最后我国的民族乐器大体分为四种,分为吹奏、拉弦、弹拨、打击。
        奥尔夫乐器是为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那么就说明操作简易,像鼓、木琴这些乐器不强调太多的技巧性,最为明显的是“即兴”功能。我国的民族乐曲也有其独立特点,首先来说民族音乐所映射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那么乐器自然也是通过生活经验而制作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情感的散发,蕴含最多的是热情好客、淳朴、真挚的感情,因此我国民族乐曲也有着可塑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观点相一致。
        我国很多乐器都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相通,那么就能继续保持本土音乐。例如:鼓、钟、锣这些完全可以代替奥尔夫乐器,在代替的同时并不代表者拒绝他人文化,而是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因为我国的乐器原本就足够优秀,需要新一代青年的继承和发扬。
        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民族乐器,例如我国著名的民歌《采茶舞歌》,它所描述的是杭州茶民在采茶时的丰富生活,如果配合打击乐则会更加生动有趣,首先配合奥尔夫乐器打击出一种忙碌、欢快、丰富、充实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魅力;其次通过我国的民族乐器,让学生在一次体会打击的感觉,从而实现两种教学法。
        再如,课外拓展的《流水》,它是古琴独奏。其实教师不用完全结合书本上的有限教材进行教学,可适当找一些课外的优秀作品,就像刚刚提到的《流水》便非常有名,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琴版本,然后在引出奥尔夫乐器进行音律的模仿,然后通过两者的音色,让学生对比其中的不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觉,也训练了创造力。还有《二泉映月》也是优秀的教材之一,教师也可以结合这首曲子,让学生再次体会音色。
三、曲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曲艺是在民间生产的一种艺术,一般是讲唱文学,通过表演、唱曲、文学为融合构成的,可以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有效结合。例如《脸谱歌》《我不挂帅谁挂帅》《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曲艺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得结合能形成更加强烈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进行改善,像一些段落采用语言朗读的形式,并加入声势训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节奏的掌握;一方面是打击乐器的融合,也可以让戏曲变得多姿多彩。艺曲音乐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快板书类型的,教师可以加入创新手段,例如乐器演奏、朗读、声势训练,让学生尝试更多的节奏活动。
四、巴渝民间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对策
        巴渝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丰富,是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也是巴渝人民世世代代劳动成果的转变,有着独特的蕴涵。最为著名的就是《江川号子》《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等;还有一些曲艺《四川清音》,以上提及的这些作品很多都被纳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在为其艺术传承。但是仅靠局限的传承远远不够,还应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奥尔夫教学法与初中音乐民歌学习融合探讨的简要分析。文中具体论述了民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民族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应用、曲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等等,为学生的音乐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是,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初中教学中植入民族音乐也是起到传承的作用,时代发展虽快,但是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加入,也会显得黯淡无光,作为教师要肩负起重大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相信音乐教学会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芮杏芬.初中音乐课堂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9):196.
        [2] 刘琼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3):212.
        [3] 佟伟.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魅力中国,2019,(39):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