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培锋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市 610041
摘要:学校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体育强国”同时也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积极又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解读学校体育对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在“体育强国”视阈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强国、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1体育强国视阈下学校体育的战略位置
1、1体育强国含义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该《纲要》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要求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强国,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群,总体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的国家。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应当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
1.2学校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本路径
《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的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青少年作为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是一个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后备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学校体育强,青少年素质强,方可称之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努力突破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困境,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本路径。
2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存问题
2.1体育课生存空间遭到压缩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9年11月发布的《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全国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22.2%,。升学竞争压力过大,让学校、家长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为代价,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不高的体育课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升学率的牺牲品。
2.2教学场地与资源不足
学校教学场地与资源不足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之一。以广东省为例,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贫困县的体育场地仍然严重不足,中心城区(镇)小学1000~1500学生(20~30个班)的学校拥有一块200米的田径场、一块篮球场地的学校比例仍然高达40%,与国家要求仍然是相差较大。
2.3师资力量不足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在我国西部5省(陕西、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村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仅为1:551.3到1:949.3。学校体育教师人数的不足导致每位老师要承担着大量的教学指导任务,使其无法拥有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精力去进行研究。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难以得到提升和突破,都阻碍着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
2.4 政策实施与监管不到位
我国学校体育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国务院下的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分别负责。其中教育部内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要负责管理体育工作,而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的体育工作则由设立的青少年体育司负责。各级地方政府分管地方学校的工作。为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大部分地区将原本分管不同工作领域的体育局和教育局合二为一,组成了教体局,以便更好地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管理。这些部门和机构的设置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进行逐级管理的特点。现有的机构设置、职能、及权限划分,尽管确保了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但是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虽然中央机构结合实际之后制定出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但是由于机构繁多,层层传达下来到达执行部门时难免出现理解偏差。
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监察管理,很多学校都是在检查来临时突击准备,并没有真正的落实政策的要求。并且由于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有职少权,缺乏人,财,务等方面的支配权力,难以形成良性循环[10]。
2.5 教学事故影响体育课程开展
体育课程以室外各项身体技能锻炼和综合技能训练运动为主,与其他室内课程内容设置相比,体育课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对抗性、运动性和对外开放性,这导致了体育课教学中意外伤害的几率增加。课程教学中下出现意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本身因为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在运动过程不注意自身保护,教师教学组织中存在失误等等。而现有法规多将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为了避免面对风险责任,很多学校将具有剧烈性的课程内容减少,将具有安全隐患较大的课程停课。这种一味躲避风险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学课程的开展,更阻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取消安全隐患较大的课程时,也就意味着取消了这些项目的教学。
3体育强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3.1夯实学校体育的地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学校体育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积极消除功利性学习对学校体育造成的各种障碍和困境,需要对学校体育的地位进行再认识,只有在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之下,才能理解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正确的战略位置上。
3.2加强学校体育经费与物质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体育“缺衣少粮”的现实导致了学校体育课程无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应在国家体育政策的号召下,加大学校对体育课程经费的投入,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经费落到实处、办好一件实事。各个学校也应结合本校情况和特点,完善场地规划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发场地,制作简易的教学用具进行教学。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整体体育教师能力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各个地方对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老师应当有紧迫感,不断学习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4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体育网络
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提高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不仅是学校体育单一的责任。而应该是全社会、每个家庭的责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应该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促进青少年健康的体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密切关心和的大力支持,需要全面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改变以往大众对体育的偏见,认为练习体育只适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徐士韦,肖焕禹.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基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执行机制构建视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05):100-106.
[2]教育部《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Z]2019-11-20
[3]徐荥,徐焰,蒲毕文,廖文辉.精准扶贫视阈下广东省贫困县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OL].体育学刊:1-6[2019-12-03].https://doi.org/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91003.008.
[4]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6):752-755+764.
[5] 董翠香,茹佳,季浏.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