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体验认知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于婷
[导读] 眼睛是人类各种感官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于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公共英语部,哈尔滨 150025)
        摘要:眼睛是人类各种感官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眼睛在人类认知世界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体验认知角度对英汉语的眼睛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眼睛概念隐喻的投射都是以人类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体验感知为基础的;2)眼睛的隐喻投射可以扩展到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的目标域上;3)英汉语眼睛的隐喻投射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这种同异共存现象反映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共通性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关键词:眼睛;概念隐喻;体验认知;英汉对比
一.引言
        汉语的“眼睛”和英语的“eye”对应,本义是指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其语义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晋书阮籍》载晋代阮籍以眼青看他器重的人,以眼白看他憎恨的人。由这个典故还派生出很多词汇,如“青眸”、“青目”、“青眼”、“垂青”、“青照”、“眼青”、“青盼”、“青沔”;同样英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make eyes at”(暗送秋波),“have eyes only for”(只喜爱......)等。可见汉语的“眼睛”和英语的“eye”都有一个共同的词义,即隐喻人们一种喜爱、器重或赏识的态度。现在我们已经不把这个词义当作“眼睛”的隐喻义,因为“从认知功能看,新鲜隐喻一旦被接受,其隐喻性就开始减弱,随着隐喻使用频率的增加,其隐喻义便成为词义的一部分。”(束定芳2000 : 77)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视觉词汇的隐喻意义进行了研究(如覃修桂2008;伍艳萍2009;于婷2010),但是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视觉动词的隐喻用法,对视觉名词的研究较少涉及。因此,本文从体验认知角度,通过视觉名词“眼睛” 的语言实例,归纳英语和汉语眼睛的隐喻投射,探讨眼睛在人们认知客观世界和建构抽象概念中所发挥的作用,揭示英汉两个民族对相同事物体验认知的异同及理据。
二.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体验认知对比分析
        眼睛使我们认知广袤的世界,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王寅(2006)认为“物似此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英汉民族对眼睛的体验认知存在着共性。我们先探讨英汉语眼睛隐喻投射的相同点,再分析其差异性。
2.1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体验认知共性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东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但因为人类眼睛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一致的,这种相似的眼睛构造和功能使英汉民族具有相似的视觉体验认知能力,反映到语言上,英语和汉语中出现一些共同的眼睛隐喻投射。
         1)[眼睛喻形似眼状之物]
        眼睛位于面部上方,形似窟窿、小洞,因此眼睛的这一特点被隐喻投射到其它形似眼孔的具体事物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这种表达:
        英语: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potatoes full of eyes(芽眼很多的马铃薯);a hook and eye (一副钩眼);the eye of a storm(风眼) ;one eye of the spectacles (眼镜的一块镜片);hooks and eyes on a dress (衣裙上的钩眼)等。
        汉语:枪眼、炮眼、虫眼、针眼、泉眼、网眼、芽眼、风眼、电子眼、窟窿眼、耳朵眼儿、猫眼(防盗门上安装的能看见外面的装置)等。
        2)[眼睛喻宝贝珍爱之物]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的。因此,眼睛喻宝贝珍爱之物。
        英语:the apple of one’s eye
        汉语:掌上明珠
        3 )[眼睛喻耳目和眼线]
        眼睛的主要功能是读书认字、观察事物、收集信息。世界万物都逃脱不了人们敏锐的眼睛,所以眼睛喻打听信息,收集情报的人。
        英语:private eye(侦探),an eye in the sky(侦查卫星)
        汉语:(1)这酒店却是梁山泊新添设做眼的酒店。
(2)蛇头大都是黑道上的人,他们耳目灵,眼线多。
        4 )[眼睛喻中心和关键]
        眼睛不仅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且由眼睛获取的信息还是最客观可靠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眼睛喻问题的中心,隐喻事物的关键精要处。
        英语:the eye of the problem
        汉语:(3)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
        (4)我没卖过古董,我也懂这个眼,这是化石的。
        5) [眼睛喻观点、见解、判断]
        面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从而产生不同的判断和见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英语:in my/his eyes(在我/他看来),in the eyes of the law(从法律观点看),in the eyes of the world(在世人的心目中)
        汉语:(5)王司令,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
        (6)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6 )[眼睛喻眼力、鉴赏力]
        俗话说:见多识广。人们用眼睛看图赏画、观察分辨。“读万卷书”的深厚阅历和视觉的丰富体验,使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拥有独到的鉴赏力,观察外界事物时具有敏锐的眼光。
        英语:an eye for beauty(对美的鉴赏力)
        (7)He has the eye of a painter.(他有画家的鉴赏力。)
        汉语:(8)任老四爽朗地笑着,很满意自己观察事物的眼力。
        (9)慧眼识英雄。
        7 )[眼睛喻注意、监督、关注]
         当我们关注一件事时,思维和目光都停留集中在这件事上。
        “耳不旁听,目不斜视”。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隐喻表达式,以眼睛喻指对某人或某事的关注和重视。
        英语: have one’s eye on(密切注意),in/out of the public eye(不/为公众所注意), an eye to one’s own advantage(对自己利益的关注),under the watchful eyes of the election board(在选举委员会的严密监督下)
        汉语:眼观鼻,鼻观心(精神集中,心无旁骛)
        目不转睛
        (10)须差同庄地眼看起赃,起获到官。(眼看:以目监视)
        8 )[眼睛喻心理状态]
        我们经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此,英汉语中都用眼睛喻指内心丰富的情感。


        英语:make eyes at (送秋波),one’s eyes flash fire (眼睛冒火,怒目相向),have eyes only for (只爱,只想见),eyes pop out(非常吃惊)
        汉语:眼白(轻视)、眼笑(喜悦)、眼青(重视)、眼凄凄(凄凉悲伤的神情)、眼巴巴(急切盼望)、眼迢迢(望眼欲穿)、眼笑眉舒(极度高兴)、眼想心思(思念之切)、眼泪洗面(极度悲痛)、眼跳耳热(惊恐不安)、眼跳心惊(非常害怕)。
        从以上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共有八个相同的“眼睛”概念隐喻,这充分说明人类通过知觉和动作理解概念。概念形成依赖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的感知,概念理解是感知觉和运动经验的心理重演。(王洪刚,2005)
2.2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体验认知个性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因为英汉民族生活在各自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具有迥异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思维方式,所以英汉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和联想方式就会有差异。选择眼睛的哪些功能和特性隐喻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也就有了差别,从而在语言表达上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眼睛”概念隐喻。
        2.2.1英语独有的“眼睛”概念隐喻
        9)[眼睛喻打算或希望]
        当我们筹划事情、思考问题时,经常需要用眼睛搜集资料,用头脑整理分析,眼睛与人们的计划打算、统筹安排密不可分。所以,英语用眼睛喻指打算或希望。
        (10)She bought the house with an eye to making a quick profit out of it. (她买房子的目的是迅速从中谋利。)
        (11)Susan is going to college with an eye to becoming a lawyer.(苏珊要上大学,打算将来做一名律师。)
        汉语中没有用眼睛喻打算或希望的隐喻投射,这可能与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有关系。中国人性格一般比较含蓄、内敛,喜怒不形于色,所以一般情况下,从外露的眼睛中看不到内心的真实想法。
        10)[眼睛喻繁忙]
        人们忙于一件事时,往往不错眼珠地盯着这件事。因此,英语有眼睛喻指繁忙的隐喻投射。
(12)I can’t come out today; I’m up to the eyes/eyeballs in work.
        (我今天不能出来;我忙得不可开交。)
        汉语也有人体部分喻指繁忙的隐喻投射,但借助的不是眼睛,而是脚和脑。汉语说“忙得脚打后脑勺”,意指特别忙。
2.2.2 汉语独有的“眼睛”概念隐喻
        11)[眼睛喻目前、眼前、现在]
目所能及的物体或事情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说,都是比较靠近的。所以,汉语中有眼睛喻指现在、眼前的隐喻投射。
        (13)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14)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眼底下的事要先办好。
        英语不用“eye”表达此意,用“at present; for now; at the moment”等短语来表示“现在、目前”之意。
        12)[眼睛喻分明、显然]
        呈现在眼皮子底下的事一定是一目了然,清晰可见。所以汉语用眼睛喻指分明、显然。
        (15)这个铺子开下去呢,眼见得是亏本的生意。
        (16)那个穿红的,眼见是宋江了;道妆的,必是军师吴用。
        英语用“obviously; clearly; apparently”等词语表达“分明、显然”之意。
        可见,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特有的“眼睛”概念隐喻。这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不同社会的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分析与讨论
        英语和汉语共享八个眼睛概念投射:1)[眼睛喻形似眼状之物]、2)[眼睛喻宝贝珍爱之物]、3)[眼睛喻耳目和眼线]、4)[眼睛喻中心和关键]、5)[眼睛喻观点、见解、判断]、6)[眼睛喻眼力、鉴赏力]、7)[眼睛喻注意、监督、关注]、8)[眼睛喻心理状态];英语独有两个眼睛概念投射:9)[眼睛喻打算或希望]、10)[眼睛喻繁忙];汉语独有两个眼睛概念隐喻:11)[眼睛喻目前、眼前、现在]、12)[眼睛喻分明、显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眼睛的隐喻投射都是以眼睛的形状、结构、功能和特点为基础的。人类的眼睛拥有相同的组织构造和生理特性,因此人类对眼睛的认识是趋同的,从而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出相同的眼睛隐喻投射。这说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基于相同的身体结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拥有共通的思维,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隐喻具有体验性和普遍性。
        另一方面,相似性是相对而言的。事物的概念化是人的主观心理加工过程。东西方两个民族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因此对眼睛的体验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眼睛”隐喻投射。具体来说,英语中“眼睛”激发人们联想到“希望和繁忙”,汉语“眼睛”就没有类似的表达;汉语中“眼睛”激发人们联想到“眼前”和“显然”,而英语没有这两个隐喻投射。英语和汉语“眼睛”各自独有的隐喻投射,折射出东西方两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和思维风格。
        在这12个隐喻投射中,“眼睛”作为源域,已经不仅仅是视觉器官,它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睛”既可以投射到具体事物(形似眼状之物;宝贝珍爱之物;耳目眼线),又可以投射到知识等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的目标域(中心、关键;观点、见解、判断;眼力、鉴赏力;注意、监督、关注;心理状态)。这些隐喻投射进一步证明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它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四.结语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古代汉民族的认知原则。比如:山脚、床头、桌腿等表达;古希腊智者普罗太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东西方对于认知的体验性不谋而合。英汉两个民族正是在体验认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眼睛”去认识其它具体事物、抽象概念或心理状态。眼睛是人类各种感官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眼睛成为人类认知其它事物的重要参照,从而使英语和汉语产生许多和“眼睛”有关的隐喻表达。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覃修桂.“眼”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外国语,2008(9).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洪刚.体验性、创造性与关联性:习语理解和加工的认知基础[J].外语学刊,2005(6).
        [5]王寅.荀子论语言的体验认知辩证观——语言哲学再思考:语言的体验性[J].外语研究,2006(5).
        [6]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汉语大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1.
        [8]陆谷孙[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9]于婷.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看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10] 于婷.英汉“快乐”情感隐喻认知对比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
        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心理因果视域下汉语情感隐喻研究(2020-KYYWF-0406);2020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        改革项目:基于有声思维的研究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于婷:(1975-),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