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炜娜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212
摘要: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注入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平稳发展状态,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上涨,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更需要的是有战略有发展有创新的综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限制于有学历就可以。为适应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态势,培养高素质经管类人才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高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以培养自主型和创新人才为首要目标。本文从基于素质教育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方面出发,分析目前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经管类人才主要是通过高校设置经管类专业课程来培养,据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5%以上,包括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这些专业都在高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专业都比较宏观,尤其是在一些普通高校中,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比较虚大和空洞,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对社会需要的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学习,这就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甚至还会导致就业难的问题。为此,我国高校在培养经管类人才时必须要与时俱进,培养专业,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正是以人的素质为前提,注重人的德行、个性和能动精神,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型人才的最好参考。
1.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拿着书本念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这样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经济管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时代对经济管理学的内容要求是多样化、与时俱进的,如果高校教师依然只通过理论研究授课,这样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失去了高校教学的实际意义。
1.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入影响,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还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在面听为主要教学模式,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类教学中可能更加适用,因为中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更需要老师的督促和监督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业,而对于高等院校中的学生来讲,他们都是成年人,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和看法,这时就需要高校老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特点改变授课模式,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而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还是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思维一直围绕着老师的思维转,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惰性,不愿思考不愿创新,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后是要进入企业或者有关部门进行企业管理或者规划企业发展的,由于他们在校期间都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1.2教学管理方式陈旧
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还是以理论基础为重点的方式,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种应用型的专业,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来源于应用而不是理论,虽然在课堂上和考试中老师都会以划重点的方式让学生把所有知识牢记于心,学生也会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看似很完美的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现实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由于当前的教学方式是把太多的重点的精力放在理论基础上而缺少实践时间,所以导致学生就算理解这些知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2.素质教育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措施
知识经济时期,科技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愈演愈烈。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有义务针对当前国家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挑战,培养出有道德,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健康全面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活动中要结合自身情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多注重素质教育的,加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思想认知,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2.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创造力,它以学生为基础更注重学生的性格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去挖掘自身的潜能。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同于计算型专业都有特定的解题方案,学生在同一个问题的处理上就可以提出不同思路的有新意的方法,而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要求管理者有超于常人的思维。高校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当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现场模拟管理活动,由老师和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抛出问题,然后由学生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互动,这样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利用放假时间到一些企业做一些专业相关的工作,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由于现在很多企业要求工作经验,而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就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经验。当然,学生自发出去参加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就需要高校结合学生专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还可以在企业中学习到一些实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后期毕业能够顺利的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构建专业的实践指导团队
在高校内部选择有企业经济管理经验的技术型教师,同时请社会优秀企业管理者到校进行讲座,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或者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企业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便更好的教学。另外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聘请优秀的成功创业者为学生兼职授课,让学生可以受到正能量的影响,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经验。
3.总结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另外高校应当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不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要更注重学生的德行素养和健全人格。因为在同等的条件下,社会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总之,高校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不但要有理论基础和专业分析,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即经管类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品格,才能在后期的工作实践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4.参考文献:
[1]刘昭云.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讨[J]. 嘉应学院学报, 2011(04):74-77.
[2]单小珂.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2):136-137.
[3]邱蕾,朱伟.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财富,2019(23):136.
[4]涂远芬.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商业故事,2018(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