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飞婷
浙江省宁海中学
摘要:在社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独生子女现已成为时代发展特色,虽然国家极力提倡响应二胎政策,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成效并不明显。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享受着家庭的全部关爱,甚至出现了溺爱的情况,由于他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辨别能力较差,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交由家长代办。正是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无法养成,班主任应该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主动参与到教育行动中,帮助学生摆脱娇生惯养的状态,帮助其逐步成长为更优秀的青少年。
关键词:班主任教师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教育 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引言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造学习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中的教学,要以习惯培养为主,作为小学班主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其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成长,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进行自学,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班主任就应该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让学生在老班主任的引导和带领之下能够养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班主任对学生良好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启蒙作用
小学阶段是接触新事物,走进生活,探索新认知的阶段,也是形成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身心发育迅猛,易认可接受的新事物,慢慢形成习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如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可逐渐养成好习惯。学生自开学第一天起,班主任就要合理、科学、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培养工作,例如,大范围涉及小学生的学习辅导、道德教育、能力提升、兴趣挖掘等,小范围涉及怎样正确使用铅笔、怎样收拾书桌、怎样摆放桌椅等,这些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地指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有启蒙作用。
(二)班主任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监督作用
为让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依靠学生自身努力和家庭管理以外,还需要班主任的长期监督与指导。班主任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若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时时刻刻做好监督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良好习惯培养的现状
(一)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意识相对欠缺
长期以来,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是在功利性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导致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只注重班级秩序的维护,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教育管理意识的欠缺,使教师无法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相当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需要融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也非常丰富。因此,在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配合、联动,在家校合力形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效果。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来看,很多教师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注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合作,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养成。
三、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教育策略
(一)设计学习计划
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订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计划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计划自己进行学习,从而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坚强的学习意志,并能够自己主动去策划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养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和条理,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得更加高效,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存在疑问,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因此,学习计划的设计和规划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班主任做表率,注重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坏的习惯抱憾终身。作为班主任,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坏习惯,规范学生不良的行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要以身立教,在学生面前展现好的修养和言行,以正面教材影响学生。例如,在晨会的时候,班主任要贯穿行为教育,从衣着抓起,检查是否整齐,是否戴好校章和佩戴红领巾,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第一时间纠正,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班主任要成为学生楷模,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例如,可选择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中了解其闪光点,抓住学生常常把自己与别人对比的心理,学习先进人物的好习惯。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每周来对学生好的习惯进行评比,设置“礼仪之星”“学习标兵”“最佳进步奖”等奖项来激励学生,以此来带动整个班集体,让他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要求学生记录错题
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可以体现在要求学生记录错题上。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此时,班主任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错题,便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录错题的过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意识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并能够及时更改自己的失误。记录错题这个习惯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此,便可以促进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主题班会活动促进行为习惯养成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在选择班会主题的时候,应选择一些有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素材。主题班会要放手让学生干部带领班级成员自主完成,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主题班会的策划和召开是最能体现学生互助合作精神的,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最好的演练舞台。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学生喜欢的方式是寓教于乐,而不是刻板的说教,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就可以在这种全员参与的集体活动中进行。一次优秀的主题班会,不仅能够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丰富学生的集体生活,在活动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学生热爱班集体,愿意与其他成员和谐相处,逐渐实现情感迁移,把对班集体的感情扩展到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这就使我们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积极动员学生家长,合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和家庭,家长也能对学生产生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需要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溺爱的可怕之处,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凝聚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比如开展家长会、家访活动等,让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得到有效改善。班主任也可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家长们建立起相对密切的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班主任还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帮妈妈洗脚等,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与家长沟通时,询问具体情况,确保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理想的成长空间。
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能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班主任需要采取合理化的方案,积极落实好相应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行为观念,在潜移默化和不懈的努力中,真正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可以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浅析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94.
[2]苏静.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心得[J].新智慧,2020(23):46.
[3]孙梅.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4.
[4]吴琳芝.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140.
[5]王绪珍,王树明.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67-168.